
為了在大資管時代到來之前搶占市場,發行創新產品成為券商資管部門的“利器”,盡管產品種類五花八門,但真正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產品卻還需要仔細甄別。
分級創新產品顯價值
與公募基金分級產品類似,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分級產品也分為優先和劣后級產品,但在操作模式上有所區別。中郵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投資主辦人劉啟介紹,分級產品主要與銀行理財進行合作,由銀行理財資金做優先級,券商資管自由資金做劣后級。
優先級產品以銀行理財產品的形式像普通投資者開放,有約定收益率;劣后級則由券商資管利用自有資金和優先級資金進行杠桿化股票質押回購投資,無論投資是否獲利,都會按照約定收益補償優先級。
簡單來看,這是一種固定收益產品的“演化”。與以往投資標的為債券等低風險收益品種來獲取穩健收益的產品不同,這類分級產品投資標的實際上是股票,風險性依然存在,但在收益率上則呈現出保本保息的特征。
這體現出券商資管在投資策略上的一些變化。“如果沒有公募牌照,券商的產品就只能發行定向或者限額特定,這部分100萬以上的客戶資源覆蓋率比較低。”在劉啟看來,放開公募牌照,使得券商集合理財可以涉及更多的客戶資源,而為了這些客戶需求,新型的產品也將隨之出現,分級產品正是其中代表。不過,劉啟也提醒投資者,分級產品未來的項目儲備將是關鍵,如果沒有特別優質的項目儲備,劣后級能否支撐優先級的約定收益值得拷問。
分級之外,傳統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的一些投資方向創新也值得關注。由于年初一些企業債受到經濟下滑影響遭遇評級下調,許多企業債遭到公募基金硬性拋售,盡管許多企業債的年化收益率超過了10%,但是無人問津。一些券商對于這類債券進行分散投資并進行結構化設計,在收益率上相比于其他產品更為抗跌,投資者不妨適當關注。
工具類產品需謹慎
工具類產品一直是金融機構創新的重要方向。公募基金在指數化產品中發力不少,券商則將目光投向了多空對沖類產品。對于投資者來說,工具類產品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資渠道,但要明白和“懶人投資法”不同的是,工具類產品需要投資者自己來進行操作判斷,專業能力不過關切勿盲目參與。
目前工具類產品中以多空分級最具代表性,分別是廣發金管家多空杠桿和光大陽光掛鉤滬深300指數分級。以廣發金管家多空杠桿為例,參與及退出都需要通過母基金進行轉換,且份額不上市交易,因此各類份額的流通存在一定難度。
對于只能買漲不能買跌的A股而言,多空分級為看空投資者提供了相應工具,但市場也將因此出現更多不確定因素。做多與做空之間的轉換,即使是最杰出的投資家也很難把握準。這考驗著投資者對市場走勢的判斷與把握能力,風險無處不在。此外,作為一款投資工具,內在的杠桿化也是不容忽視,普通投資者如果對杠桿化操作不熟悉,可以從模擬盤開始事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