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業務從2002年推出到現在也有超過10年的時間了,但是多數投資者對于定投的運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定投給多數人的第一感覺通常是平均了買入成本,有機會在較低的階段買入更多份額。于是,在“是選擇波動率較高的基金好,還是波動率低的基金好”的提問中,我得到的答案多是:波動較大的基金,比較有機會在凈值下跌的階段,累積較多低成本的單位數,待市場反彈后可以較快獲利。這種觀點的理由是,業績平穩的基金喪失了平均成本的意義,獲利也相對有限。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左圖中的數據,是上證指數與一只混合型基金在2003年3月開始之后連續30個月最后一個交易日定投效果的演示。選這個周期,是因為上證指數在這個過程中走了一次1742點跌到998,再回到1752點的過程,從多數定投的演示上,這種先跌后漲的走勢是最表現定投效果的。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藍色的指數定投在第22個月股市才開始反彈時,市值就超越了一筆性投資,并且也超越了累計投資額,取得了正收益。相信那些持定投時選擇波動大的基金的人的結論主要來自這里,但是如果對比了紫色的基金定投的市值表現,我們會看到誰的表現更優。
道理并不難,如果在相同的市場、同樣類型的選擇下,定投與一筆性投資的選擇是完全一致的。例如今天我希望定投一只股票基金,那么我關心的是這只基金的表現是否穩定,能夠長期跑贏同組基金和對比基準。而控制風險是優秀基金必備的能力,于是我會過濾掉波幅較大、回報不穩定的股票基金,而偏向選擇風控出色的股票基金。于是,雖然下跌時波動大的基金有機會獲得更多便宜的份額,但這是以已有份額的同比例下跌為代價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已經定投了數年的投資者而言,每個月的投資占整個定投基金資產的比例也在下降,于是價格波動的負面影響就顯得愈加突出。
基金定投的儲蓄意義更為明顯,特別是對于一個超過5年的投資周期而言,股票方向的定投計劃的投資效率會比較明顯。但由于A股的波幅巨大,所以通常建議投資者以混合型基金作為定投的首選。
通常有下面這些情況影響甚至中斷投資者的定投計劃:
第一個是長期低迷的市場,投資者容易失去信心,而在凈值較低的時候中斷投資計劃。
第二個是智能定投的推出,這簡直就是個災難,打破了定投最有價值的特點:紀律性。隨意性使得投資者實現不了財務目標的概率大大增加。
第三個是基金業績的變臉。更換基金對于定投計劃來說是最為不利的事情,增加了額外的成本和風險,但是能夠選到超過5年業績不變臉的基金也非易事。
較好的辦法是,用一個基金投資賬戶或投資連結保險來完成這些配置,前者從技術上已經很成熟,但是每次交易都有費用,而投資連結保險的費用比單只基金的定投會高,但是對于一個較長的投資周期來說,可以省去交易費用,并且有一個明確的儲蓄計劃,會更容易達到財務目標。“101計劃”與國內投連保險相比,最大的優勢是直接掛鉤了具體的基金,且擁有很多不同風險收益的投資選擇,這一特點決定了對于有一些投資經驗的投資者而言,它是長期儲蓄的極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