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以10年為一個標桿,2002—2012年,上證綜指漲幅基本為0,最牛股票貴州茅臺漲幅超過2650%,最牛基金華夏大盤累計收益達到1120.07%(僅計算了王亞偉在任時期),北京城三環內房價上漲了12~15倍。但和紅木投資相比,這些收益率都顯得過于渺小。在10年的時間里,紅木品種之一黃花梨的價格上漲了500倍!
即使對于專業的古典家具收藏者來說,黃花梨的上漲也被稱為“奇跡”。從最初海南的隨處可見,到現在動輒成百上千萬,黃花梨價格的直線上漲毋庸置疑有資金炒作的成分在內,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作為瀕危樹種,每200年才能成材的生長周期也決定了其稀缺性價值。
事實上,不僅僅是黃花梨創造了投資“神話”,在紅木家具中,紫檀早在黃花梨之前便已上漲多年,相比于1990年代末的投資價格,目前也已經上漲百倍。
對于大部分投資者而言,無論是黃花梨還是紫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投資品種,但并不意味著紅木投資已經無法介入。“黃花梨的昨天就是酸枝的明天”,中國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楊波坦言。
跑贏所有投資品的紅木家具
紅木家具的投資火爆源于拍賣市場。2000年,中國四大拍行的拍品中,中國古典紅木家具的拍賣價格基本還只是5萬元左右,珍品最多不過50萬元。到了2003年,拍賣價格已是百萬元起步。時至今日,2013年中國春拍市場中,成交的紅木家具達到75件,拍賣總價已經達到1.5億元的成交額。
所謂“紅木”,并不是指某一特定木種,而是明清以來,民間對某一類呈紅色的優質硬木的統稱,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它們不同程度呈現黃紅色或紫紅色。人們無意去辨別它們是什么樹種時,便以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去稱呼它們為“紅木”。
目前的紅木家具,最好的材質是黃花梨木和紫檀木,前者價格漲幅驚人,后者也已經成為頂尖奢侈品家具代表;其次是酸枝木、烏木和雞翅木。
盡管統稱為“紅木”,但不同木種在價格上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木種,產地不同,其所蘊含的價值也千差萬別。以黃花梨為例,海南黃花梨每噸的價格相當于越南黃花梨的10倍,老撾酸枝的價格要遠遠高于其他產地的酸枝。
在目前中國古典家具中最有升值潛力的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明式家具,材料以黃花梨為主;另一種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家具,以紫檀為主。由于各種原因,留傳存世的不超過1萬件,這也造成了如今明清古典家具拍賣價格的節節高升。
一棵黃花梨樹成材周期至少需要200年,而一棵碗口粗的樹,其可用材料可能只有搟面杖一般粗細。在明代,海南黃花梨大受推崇,當時皇家以這種黃花梨家具為時尚潮流。而紫檀木每百年才長粗3厘米,特點是不易變形,在清代成為宮廷貴族首選。
由于黃花梨、紫檀等樹種本就稀少,進口國只有東南亞幾個國家,隨著這些國家不斷減少紅木出口,紅木原材料價格水漲船高,加上其自身的稀缺性,價格從2000年開始暴漲,雖然中間經歷了2008-2009年金融危機,但紅木家具的價格上漲已經跑贏所有同時期投資品種,其投資價值也逐漸被認可。
500倍的“奇跡”
紅木從收藏轉向投資,源于2000年后的一波海南黃花梨收購潮。正是在那個時代,中國古典家具市場開始興起,黃花梨家具除了使用價值更是被賦予了投資價值。
時至今日,楊波已經被外界冠以“黃花梨教父”之名。回憶起當年海南收購黃花梨以及日后價格的暴漲,“只能說是個奇跡”,他如此回味。
做燈飾品發家的楊波,在2000年前對于木質家具還是個外行,一次,別人將一件明清紅木屏風以6萬元抵給他用來還債,僅僅一年之后就被他賣了12萬元,從此他開始對木質家具產生興趣。
2001年,楊波帶著30萬元孤身下海南收黃花梨。當時,在一些黎族山寨,基本每戶人家用的家具都是黃花梨做的,有的甚至是祖輩用過傳下來的。在這些山寨,黃花梨被視為再普通不過的東西,被泥石流沖到河岸邊也無人問津,就腐爛在那里。
楊波第一次去海南就收獲頗豐,光是杵米的工具他就30塊錢收了20多個,后來被他重新做成筆筒,每個賣到了30多萬元。很多當地村民用的燒火棍都是黃花梨做的,每個也就不到100塊錢,這些都被他收回來,日后加工成了黃花梨家具。第一次,他總共收到了七八百斤的黃花梨家具。
此后,幾乎每年他都會去海南收黃花梨,但每次的價格都會上升。“2001年去的時候,幾十塊錢一斤;2003年大概就上百了;2004年已經到了1000塊一斤。當時真的不太敢收了。”楊波回憶,2004年他看上一個村民家的兩張三拼的八仙桌,村民要價1萬元。而僅僅一年前才1500元一張。“我真的不敢買了,但是又覺得那張桌子太漂亮,不買可惜,最后狠下心來說買完這張再也不收黃花梨了。”
僅僅一年后,這種想法就被他徹底拋棄了。2004年開始,黃花梨家具價格開始瘋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黃花梨的價值。大的掃蕩行動在那一年開始,整個海南黃花梨被掘地三尺。
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以前是一年一變,后來就是每個月甚至幾天一變。楊波2003年以1500元價格收的一張八仙桌,2005年變成兩萬元,2007年已經是10萬元。現在即使80萬元也很難買到。
“老實說,我也說不清楚黃花梨為什么10年能上漲500倍,但是有一個觀點我很認同,資源性的藝術品可以抵御通脹。黃花梨家具既有資源的稀缺性,又有其傳承的歷史文化價值在里面,因此就投資價值來說,它有很多投資品無法比擬的優勢。”楊波分析。
2005年,一位客戶從楊波那里購買了700萬元的黃花梨家具。到2010年時,這位客戶找到楊波,說自己公司并購需要錢,詢問楊波能不能回收這些家具。“金融危機時黃花梨價格都很堅挺,金融危機后價格上漲只是時間問題,我勸他留著,過兩年可能這些錢連一件同等的家具都買不到。”果不其然,這位客戶最終用其他方式解決了融資,而僅僅兩年之后他再見到楊波時,當年700萬元的家具價格已經過億元。
和黃花梨不同的是,紫檀木家具的價格則是忽高忽低。最初紫檀的價格高于黃花梨,在黃花梨價格開始上漲時,紫檀的價格也跟著上漲,但價格卻沒有黃花梨那樣堅挺。2007年時,紫檀幾乎一天一萬元的速度上漲,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紫檀價格暴跌,黃花梨價格則是維持不變。隨后的2009年,紫檀開始復蘇并一直上漲至今。相對于2001年時的價格,紫檀也已經上漲了25倍左右。
酸枝:下一個“神話”
黃花梨家具所上演的神話,不僅僅在于其物種稀缺性,同時也在于其流傳于世的工藝價值。德國學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中總結紅木家具工藝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
在楊波看來,紅木家具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收藏品,可以流傳于世。“意大利家具聞名在做工精美上,但中國的紅木家具除了精美外還有歷史文化價值,加上原料的稀缺,即使放在世界范圍內也是頂級奢侈品。”
不過,目前黃花梨和紫檀的價格已不是普通投資者能承受的,相比之下,酸枝目前的價格更有投資價值。
今年6月12日,新修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CITES公約)生效。受此影響,部分紅木原材料進口將受到進一步限制,使得國內紅木價格在近期經歷了一波上漲行情。
據楊波介紹,在公約宣布后,酸枝家具價格相較年初上漲了80%,遠遠高于每年40%的行業平均增幅。在以往7-8月份是古典家具銷售淡季,但在今年卻出現了頻繁調價。
“對比黃花梨當年的上漲行情可以看到,酸枝開始進入一個上漲空間,幾乎是每個月都會調價。”在他看來,相較于黃花梨和紫檀家具的“高處不勝寒”,酸枝目前價格還在普通投資者可接受范圍內。“昨天的黃花梨‘奇跡’,未來或許會在酸枝身上上演。”楊波所指的酸枝主要是指老撾紅酸枝,這同樣是產于熱帶的一種珍稀樹種。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老撾紅酸枝原材料價格已上升30%~50%。一些10多厘米口徑料每噸15萬至20萬元,超20厘米口徑每噸20萬~40萬元,口徑30~40厘米的料已達到50萬~70萬元每噸,超40厘米兩米長薄板按塊議價,每塊1萬多元,若按噸則高達100多萬元。
對比10年前,酸枝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5倍,但楊波坦言誰也無法預料到酸枝未來的價格走勢,“2010年我用35萬元買了一噸酸枝,現在300萬元可能都很難買到。原材料的稀缺必將造成價格的上漲。黃花梨是這樣,酸枝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