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什么評選,能成為最佳,必有其獨到的過人之處。《投資者報》研究院根據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連續3年正增長、銷售規模行業排名前3以及最近3年累計分紅派現率不低于30%這三個指標篩選出50家公司,稱為年度最佳上市公司(下稱“TZ50”)。
采用這三個指標的理由,已經在專題主文中進行了詳細解釋,我們相信而且經過市場驗證,這三個指標篩選出的公司代表了目前中國A股市場上最出色的上市公司。
然而,僅利用這三個指標篩選出的公司,在其他公認的盈利指標方面,是否也一樣有明顯優勢呢?這些公司又是依靠哪些能力成為最佳?
經過我們的研究統計,結果顯示,50家年度最佳上市公司在收入規模、業績增長、利潤率、權益回報率等方面相比于市場平均水平而言均有明顯優勢。
不僅如此,從長期來看,這50家公司的業績表現具備顯著的穩定性。這正是我們基于評選指標要向投資者傳達的理念:我們希望上市公司具備穩健的價值成長基因,從而能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TZ50公司在行業分布上頗為分散,因此,不具有行業屬性的盈利指標是我們將TZ50公司與全部A股公司進行比較的首選指標,主要包括了利潤規模、業績同比增長率、權益回報率(ROE)等。
盈利增長16%優勢顯著
由于我們選擇的公司均是所在行業的前三名企業,因此,盈利規模高于平均水平應在情理之中,統計結果顯示,50家公司扣除后凈利潤的平均值達到了161.8億元,而中位數也達到了10.4億元,之所以平均值與中位數相差較大,是由于中國銀行等大型央企的盈利能力過高導致的平均值偏高,中位數也能較好地體現平均水平。
再看全部A股公司,2012年平均每家公司的扣除后凈利潤只有7.4億元,中位數更是只有0.6億元。
雖然扣除后凈利潤連續3年正增長是榜單產生的硬指標,但我們并不對公司的增長率進行要求,現在我們要看看,這些公司的扣除后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與全部A股公司做比如何。
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50家公司扣除后凈利潤較上一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5%,而全部A股公司則未有增長,甚至有微幅下降。這表明,盡管我們未將增長率作為評選標準,但TZ50公司的盈利增長能力遠勝于A股公司平均值。
反過來我們再觀察TZ50公司的收入情況,在評選中,我們并不關注銷售收入是否增長,而僅是考慮其規模是否位列行業前三。
很顯然,銷售規模上,TZ50公司有著絕對的優勢,2012年平均每家公司達到了734億元,中位數也達到了142億元,全部A股公司的平均值只有99億元,中位數則只有14億元。
增長方面,TZ50銷售收入2012年較上一年平均增長了16%,而全部A股公司平均只增長了9%。這表明,盡管我們沒有對入選公司的收入規模增長予以要求,但在盈利要求增長的基礎上,籍此篩選出的公司在收入規模增長方面仍要遠遠優于全部A股公司的平均水平。
ROE較A股平均值高3倍
權益回報率(ROE)能反映一家公司的綜合盈利能力,其衡量的是公司的權益資產,即凈資產能帶來的凈利潤的能力,在此,為了更準確反映公司的經常性盈利能力,我們將TZ50與全部A股公司的扣除后權益回報率進行比較,即在計算權益回報率時,不是采用傳統的凈利潤,而是采用更苛刻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TZ50公司的平均扣除后ROE為16.2%,并且最近3年均保持在16%上下。而全部A股公司的平均扣除后ROE僅有4.7%,2010年至2012年該指標連續大幅下降。
盡管我們選擇的龍頭公司在資產規模上要遠遠大于A股平均水平,但從ROE的對比可以看出,這些公司通過這么龐大的資產規模實現盈利的能力還是要遠高于平均水平,僅就這一現象可以認為,至少在上市公司中間,資產配置在總體上存在較高的合理性。
我們最后比較一下毛利率,盡管毛利率存在較強的行業屬性,兩家不同行業的公司,毛利率高低不存在比較意義,但由于TZ50公司行業的多樣性,其與全部A股公司的比較還是存在可比性。
結果顯示,TZ50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32%,最近3年維持在這一數值上下,而全部A股公司的平均值為23.8%,較前者低了8.2個百分點,并且最近3年處于明顯的下降通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