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曼城球員巴洛特里在一次進球后脫去球衣慶祝,露出印有“why always me”的T恤,畫面成為經典。對于出爐的年度最佳上市公司名單,我們不妨做此思考,為什么是這些公司能夠脫穎而出。
我們已經看到,TZ50公司在業績增長、盈利能力上相比于A股市場平均水平而言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這是結果,而非原因。
這些公司能夠保持穩健的增長并成長為行業龍頭,并能夠持續向股東慷慨分紅,這些必然是源自公司內部的基因。
通過對TZ50公司的分析統計,我們認為,團隊穩定、戰略清晰、管理高效是這50家公司能成為A股公司典范的三大要素。
團隊穩定
穩定的團隊,尤其是核心負責人的穩定,是公司實現一切經營目標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戰略的清晰、連續和專注。
我們看到,多數TZ50公司的核心負責人均在公司長期效力,美的電器董事局主席方洪波已在公司任職20余年,其他幾位核心高管人員,任職年限至少也超過了15年。
這樣的例子在TZ50公司名單中其實很多,比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公司任職已有24年,自2001年開始就任總裁,幾位副手任職都超過了10年;萬科的王石自1988年開始就任公司董事長,其副手郁亮也是在公司任職了24年;中國平安的馬明哲帶著孫建一等核心高管團隊,在公司一干就是數十年;等等。
穩定的團隊,一定伴隨著穩定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穩定的經營理念和戰略路徑、穩定的管理機制、穩定的企業文化,而這些都是一家公司能夠走向成功的必要基因。
戰略清晰
首先,戰略清晰和多元化并不矛盾,這意味著,戰略清晰不代表產品單一,多元化也未必就是戰略模糊。
戰略清晰是指上市公司決策層很清楚地知道公司的優勢和不足,能清楚地把握行業機遇,從而做公司所擅長的事情。
當然了,如果一家公司時常在不同行業間跳躍,很顯然,高管們并不清楚他們究竟想要做什么,這樣更是很難形成在某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就越發導致戰略模糊,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對TZ50公司進行了觀察分析,結論很明顯,這些公司無一不具有清晰的業務方向。
最典型的如格力電器,數十年專注于空調產品,塑造出中國空調行業的領導企業;萬科專注于住宅地產,也成為了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貴州茅臺、五糧液、光明乳業、全聚德等等,無一不是如此。
如前所說,戰略清晰不代表產品單一,比如中國平安,上市公司專注于保險和投資,而其集團公司則是一家混業經營的金控集團,盡管業務覆蓋了保險、投資、銀行、信托、證券等,但混業就是金控集團的必然之路,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平安的戰略也非常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電器,前幾年,美的電器走了一些彎路,開始涉入大量相關多元業務,比如小家電等等,然而,美的電器意識到公司的優勢仍是白電,之前涉足的業務板塊正在吞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并開始對盈利產生拖累,于是公司正在逐漸剝離,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
管理高效
關于管理的效率,我們通過一些數據指標來分析并得出結論,這些指標主要包括資產周轉效率、期間費用率、資產減值損失占比等,這些指標能直觀反映一家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資產周轉效率,我們主要統計了總資產周轉率和現金周期這兩項指標:
TZ50公司2012年總資產周轉率平均為0.79次,而A股公司平均為0.7次,前者高出了13%;現金周期是指公司現金的流轉時間,從存貨采購的應付賬款到生產銷售回收賬款,全面反映了一家公司的現金管理能力,該指標天數越短,反映公司的現金管理能力越出色。TZ50公司2012年的平均現金周期是155天,而A股公司平均現金周期天數達到260天,前者低了逾40%。
再看期間費用率,該費率越低,反映上市公司具備越強的費用控制能力,更多時候,代表了公司內部具有出色的費用審批流程、嚴謹的業務板塊規劃,從而使得公司拒絕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
統計結果顯示,TZ50公司的平均期間費用率為14.4%,相比全部A股公司平均水平低了5.4個百分點,后者高達19.8%。
最后,我們關注的是上市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占營業利潤比重,由于A股公司出現了極端值,因此,我們以中位數代替平均數。統計結果顯示,TZ50公司該指標的中位數為1.75%,而全部A股公司該指標數值達到2.84%。
資產減值損失一般包括了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以及長期投資等資產的減值損失,多是由于上市公司管理不善所致,因此,這一指標反映了上市公司對于資產的管理能力。很顯然,TZ50公司的這一能力相當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