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錢人越來越多,刺激著商業銀行的神經,私人銀行業務的競爭隨之愈演愈烈。
《投資者報》對16家上市銀行年報進行統計后發現,其中14家銀行在年報中披露了私人銀行的發展狀況。整體上看,各家銀行在積極打造私人銀行中心,客戶的數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戰火紛亂中,誰能更好地把脈高凈值人群的理財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誰就能在競爭中占得先機。那么目前,中國私人財富市場整體狀況如何,需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招商銀行和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對中國私人財富市場、高凈值人群投資態度和行為特點以及私人銀行業競爭態勢進行了研究。
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80萬億元人民幣??赏顿Y資產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士數量超過70萬人,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100萬元,共持有可投資資產22萬億元。雖然受到宏觀經濟調整影響,中國私人財富市場2010~2012年增長相比2008~2010年放緩,但過去兩年仍達到1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2013年將繼續穩健發展,高凈值人群數量將達84萬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27萬億元。
中國高凈值人群更加關注“財富保障”和“財富傳承”,投資心態更為成熟、穩健,跨境多元化配置需求日益顯著。
6家私人銀行客戶破萬
近年來,各家銀行對私人銀行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
2012年年報中,有8家銀行披露了私人銀行中心的數量。如工商銀行在已建10家私人銀行分布基礎上,累計設立26家私人銀行中心,并將業務延伸到海外,在巴黎組建私人銀行中心(歐洲)。招商銀行去年在佛山、大連、蘇州、濟南、廈門和鄭州等城市新設6家私人銀行中心,已在全國24 個重點城市設立了29 家私人銀行中心,數量上超過了工行。此外,中國銀行有私人銀行21家,農業銀行有19家分行成立私人銀行部。中小銀行基本在10家以下。
還有新軍在積極加入戰團。躋身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北京銀行去年組建私人銀行部,并于年內成立中關村、深圳、杭州3家私人銀行中心,正式進入私人銀行領域。
隨著私人銀行中心在全國鋪開,客戶數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具體來看,各家銀行私人銀行客戶的標準不盡相同。按照2012年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凈資產達到600萬元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但有些銀行有自己的規定,比如工商銀行門檻為800萬元,招商銀行為1000萬元。
雖然這造成了各行統計口徑的差別,但依然可以大致上進行比較。從年報已披露數據看,有6家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破萬。其中中國銀行突破4萬人,農業銀行為3.5萬人,工商銀行突破2.6萬人,招商銀行1.95萬人,光大銀行1.32萬人,中信銀行1.17萬人。
一些中小銀行雖然基數不高,但增長迅速。2012年,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同比增幅達199%,民生銀行增長了102%,浦發銀行增幅超過53%,交通銀行增長26.5%。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也均有10%以上的增幅。業務處在起步階段的北京銀行,私人銀行達標與潛力客戶實現40%的增長。
在管理資產規模上,工商銀行規模最大,為4732億元;中國銀行也超過了4500億元;招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為4342億元和3960億元。從增長上看,浦發銀行最為顯著,同比增幅超過53%,突破1000億元;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增長了30.2%和17.4%。
財富保障成首要目標
客戶增長了,服務自然需跟上。中國高凈值人群在財富管理上有哪些需求?
《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高凈值人群的首要財富目標,從兩年前的“創造更多財富”轉向“財富保障”,提及率高達30%。其次為“高品質生活”和“子女教育”,提及率均約為15%左右?!皠撛旄嘭敻弧庇?009年初和2011年初的首要財富目標下降到第四位。
除現金儲蓄、債券等傳統的穩健類投資外,中國高凈值人群對家族信托、跨境資產配置等財富保障和風險分散的金融安排興趣較高。但在目前實際安排中,現有的財富保障和風險分散手段主要依賴保險和跨境資產配置。
家族信托作為對家族財富進行長期規劃和風險隔離的重要金融工具,已受到較多高凈值人士的關注。從產品需求角度看,家族信托位于首位,提及率接近40%。在超高凈值人群中,家族信托的需求更加旺盛,提及率超過50%,并且有超過15%的受訪超高凈值人士已經開始嘗試接觸家族信托。
跨境資產配置的關注度和實際執行比例都較高。調研結果表明,37%的高凈值人士表示希望通過跨境資產配置進行財富保障和風險分散,約30%的高凈值人士已經實際進行了跨境資產配置。
有將近50%的受訪高凈值人士表示已經購買各種保險產品,以期規避風險,給家人提供保障。
有26%的受訪高凈值人士在現金儲蓄、債券等傳統的穩健類投資外,尚未針對財富保障做出進一步安排,對財富保障相關的各種產品及服務仍處于探索和了解階段。
此外,隨著事業逐步進入巔峰期和穩定期,部分高凈值人士的子女即將成年,“財富傳承”的需求開始顯現。調研數據表明,在全部高凈值人群中,約有1/3的人開始考慮財富傳承,而超高凈值人群的這一比例更高,達到近50%。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凈值人群對財富傳承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遺產稅政策信號的刺激、財富保障、子女成年以及家族企業進入移交階段是促使高凈值人群開始考慮財富傳承的主要原因。
多元化配置需求顯著
經歷了過去兩年市場的起伏,面對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現階段中國高凈值人群投資的風險偏好更趨穩健,選擇中低風險投資的比例顯著增加,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的比重大大降低。隨著更多的高凈值人士開始關注財富保障,通過分散投資和追求穩健收益來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也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共識。
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大部分投資者調低了投資收益預期,更加希望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中低風險穩健投資的需求日益擴大。
報告顯示,與2009年初的調研結果相比,選擇中低風險投資的高凈值人士比例從2009年初的不到80%,到2011年初超過80%,至2013年初接近90%。
投資者對股票、基金和其他境內投資(除信托產品以外)的熱情降溫,固定收益類產品比例顯著增加。儲蓄、股票和房地產仍是中國高凈值人群境內資產配置的主要部分,但整體占比進一步下降。
2009 年初,以現金與存款、股票和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投資類別占比高達70%;2011年初,三類資產占比下降至60%左右;2013年初,進一步下降至大約50%。基金以及其他境內投資(除信托產品以外)比例均有所下降。高凈值人群的債券持有占比明顯增加,從2011年的3%到2013年的7%,提升約4個百分點。大多數信托產品由于具有類固定收益產品的特征,成為近兩年的市場熱點,在高凈值人群的資產組合中占比上升約11個百分點。
中國的高凈值人士雖然投資和生活的主要重心在國內,目光卻開始更多地投向海外市場,投資需求向多區域、多幣種、多形式的跨境多元化配置轉變。2008年,境外投資在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總量中的占比尚不足10%,但在過去5年間,這一比例顯著提高,2012年升至20%左右。
超過30%的高凈值人士、超過50%的超高凈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資。在已持有境外投資的高凈值人群中,有將近60%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進一步增加境外投資金額。在目前沒有境外投資的高凈值人士中,超過50%的受訪人士表示計劃未來開始境外投資。
在投資渠道的選擇上,隨著高凈值人群與私人銀行的信任合作關系更加深化,私人銀行逐漸成為高凈值人士越來越依賴的投資理財渠道。約一半的受訪者以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為主要的投資理財渠道,較2011年增長了10%以上;此外,超過30%受訪的高凈值人士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增加在私人銀行管理資產的比例。
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跨境多元化配置需求的日益顯著,境外市場將成為境內市場的重要延伸。據了解,多家中資機構已開始海外業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