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如家快捷酒店發布了該公司截至3月31日的2013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如家第一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4.02億元(約合2.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符合公司此前預期的人民幣13.85億元到人民幣14.15億元;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1940萬元(約合310萬美元)。
公司虧損很大的原因是收購莫泰后的整合尚未完成,但一個事實也不能忽視,酒店的盈利能力已經出現下滑。據季報顯示,如家一季度每間客房每天平均營收為人民幣131元,2012年同期為人民幣132元,2012年第四季度每間客房每天平均營收為人民幣138元。
“成本上升,每間可供房收入下降,供求關系變化。”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對《投資者報》記者總結如家凈利虧損的原因時如是說。
在與投資者的交流中,如家CEO孫堅回答道,經濟型酒店從過去10年的高速發展正在向勻速發展切換,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將是經濟型酒店未來盈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如家規模達到近2000家時,適度發展、提高效率、提升盈利將是我們未來的重要戰略之一。
莫泰整合離盈利還遠
收購莫泰之后,對莫泰的整合一直被認為是如家大虧損的罪魁禍首。2011年5月27日,如家收購莫泰酒店,孫堅表示,一季度的莫泰整合費用約為400萬,按計劃,莫泰的整合將于2013年下半年全面完成。整合已進入尾聲,整合的費用也將逐漸減少。到今年一季度,莫泰168的整合費用已共計1.12億元。
“整合莫泰遠沒有到收尾的階段。莫泰300多家店經過一兩年的整合,有一定的成效,但物業等方面的整合還沒有那么快,在未來幾個季度,仍然會對如家的財務產生影響。”勁旅咨詢傳媒機構總經理魏長仁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一季報顯示莫泰酒店的入住率有所提升,但如今經濟型酒店混戰的格局,對莫泰的整合效果不能過于樂觀。此外,魏長仁表示,像如家莫泰等最早的一批經濟型酒店有的已經到了續約期了,有的到了重新簽訂物業的階段了,未來一兩年會集中爆發。而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且營銷和人員成本居高不下,如家第一季度市場營銷費用同比增長了17.6%,超過營收11.7%的增幅,這些因素都表明整合莫泰或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付出。
在莫泰增收效應釋放之前,拓展加盟店成了貢獻利潤的路子。“整個經濟型酒店的經營狀況下降,因此情況好轉依靠繼續擴大加盟店比例,因為加盟店的加盟費用收入基本是利潤。”趙煥焱表示。
截至2013年3月31日,如家共有1859家酒店投入運營,包括818家租賃經營酒店,以及1041家特許經營酒店。依賴加盟商不失為好辦法,可以提高利潤也可以給自己圈更多的地盤,而建直營店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但對品牌提升來說,加盟商不一定是個好生意。趙表示,繼續擴大規模的前提是進一步擴大加盟店比例,但是必須確保品牌的提升。目前如家的品牌形象沒有得到提升。
“加盟店屬于消耗品牌的,按現在的速度擴張的話,加盟店的比例會持續的擴張,一年以后直營和加盟的比例可能能到1:2左右,負面效應會集中體現。”魏長仁也表示。
雙線拓展遇阻
過去的幾年中,如家嘗試雙線拓展市場份額,一方面,通過多品牌運作,發展中端酒店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在布局三四線城市,希望借此謀求利潤率和市場占有率。但這兩條路并不好走。
2008年12月如家創立和頤酒店,2011年一季度新增1家和頤,2012年一季度新增3家和頤,如家的終端品牌和頤酒店一直在低調低速開店。和頤價格定位在三四百元,對于如家的會員而言,價格接受度也比較高。但經濟的低迷,導致四五星酒店也掀起促銷戰,折扣打下來價位也徘徊在三四百,這對中端酒店也是不小的沖擊。
“中國酒店業總體上供大于求對發展中端酒店形成了壓力。在四五星級酒店房價向中端酒店靠攏的情況下,發展中端酒店困難重重。”趙煥焱說。
不夠鮮明的品牌形象也多少影響如家。漢庭是商務人士的選擇,7天是年輕人士的選擇,而如家的標簽呢?管理上經濟型酒店之間差別不大,價位上夾雜在漢庭與7天之間,而品牌標簽又不夠強烈,相比其他兩家,如家的定位不鮮活也不明確。
除此之外,三四線城市進入也并非易事。三四線城市看似市場龐大,其實危險重重,不光是本地的物業和人文等因素加劇了酒店進入本地市場的難度,并且,本地酒店的價格戰打起來也絕不手軟。
趙煥焱表示,三四線的發展無非也寄希望于加盟店而已。這些地方房價低,本地酒店的價格競爭壓力大,不容樂觀。
“莫泰整合速度,如何平衡和把控直營店和加盟店,對成本和管理的控制,以及在中高端的布局上,和頤畢竟寄托了如家提高毛利率的希望,這些因素都是決定如家未來盈利的關鍵點。”魏長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