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低迷、IPO停發,這讓一些“靠天吃飯”的證券公司嘗到虧損的苦果。
日前,114家證券公司年報全部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上披露完畢。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其中共有16家券商2012年凈利潤虧損。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摩根士丹利華鑫(下稱大摩華鑫)、世紀證券、聯訊證券,分別虧損1.05億元、6232萬元、5698萬元。
虧損主要發生在業務結構單一的券商中,僅靠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來提供利潤點,甚至有幾家券商只有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其中之一,一旦市場環境變差,自然首先遭到沖擊。
比如廈門證券、萬和證券只有經紀業務,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東方花旗證券、華英證券只有投行業務。中郵證券從經紀業務型轉為綜合型券商不久,證券承銷業務還沒有帶來任何收入,其他業務貢獻的利潤也微乎其微,主要收入來源還是經紀業務。
合資券商虧損成災
在16家虧損券商中,合資券商占據7席,包括大摩華鑫、東方花旗、華英證券、財富里昂、英大證券、海際大和、第一創業摩根大通。
大摩華鑫以1.05億元的虧損額成為2012年券商“虧損王”。該公司是摩根士丹利布局中國市場的重要棋子,主攻投行業務,但自2011年6月10日開業,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公司在投行業務上并沒有突出表現,連續兩年虧損過億。2012年凈虧損1.05億元,較2011年收窄30%。
據同花順iFinD統計,2012年大摩華鑫IPO項目顆粒無收,只獲得一單非公開增發業務。
隨著IPO關閉,投行業務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暫停,這讓靠投行業務吃飯的證券公司都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對于大摩華鑫這類只做投行業務的合資公司,打擊更是致命的。據報道,大摩華鑫在滬市主板和深市中小板分別有兩個項目在審,目前情況仍不樂觀。
上個月,媒體曝出大摩華鑫首席執行官楊凱已經離職,業內猜測原因與業績表現不佳有關。
與大摩華鑫情況十分相仿的是東方花旗證券。東方花旗證券是東方證券和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合資成立,2012年6月4日正式拿到營業執照,也只做投行業務,開張不久便遭遇寒冬。與大摩華鑫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
江蘇某合資券商綜合管理部的方女士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合資證券公司在最初設立時就被現有政策限制了業務范圍,只能做證券保薦和承銷。這是先天的條件限制,而非公司主觀愿望。她同時認為,單一的業務模式,導致國內所有合資證券公司無法與中資證券公司抗衡,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并不是市場普遍認為的管理問題等其他原因。
經紀業務整體下滑23%
除了投行業務遭殃,經紀業務也因市場低迷而受到重挫。
統計顯示,114家券商去年整體經紀業務收入下滑23%。
其中,聯訊證券經紀業務收入比2011年同期下降26.5%,收入減少4769萬元,2012年凈利潤比2011年減少5900萬元;廈門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5.3%,此項收入減少2930萬元,凈利潤同比減少3894萬元。與此情況相似的還有世紀證券、萬和證券。
這些券商凈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基本上是市場低迷、股票交易量下滑。去年,證券行業大舉創新旗幟,這些券商也并沒有參與到其中,還有些券商由于資歷不夠,無法獲得創新業務資格,境地越來越尷尬,困局難以扭轉。
方女士說道,同樣因為條件限制,多數合資投行和小券商并沒有自己的研究所,這意味著在自營投資方面,這些券商也處在劣勢。
記者還注意到,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東方花旗證券、華英證券三家合資公司負債率分別是20.9%、3.8%、3.9%,處在較低水平,說明這三家券商資金較為充足,經營比較穩健。反觀世紀證券、聯訊證券、廈門證券、天源證券、萬和證券的負債率高達74.0%、85.1%、79.9%、80.3%、71.5%,在大量虧損甚至連續虧損的情況下,如此高的負債率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