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一季度受國內疲軟經濟數據影響及對貨幣政策趨緊的擔憂,錄得較大跌幅。我們認為中國當前經濟僅站在復蘇的最前端,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步入二季度,GDP在經濟“休整”期內或出現進一步回落。然而,該時點,即經濟結構調整及企業凈資產收益率(ROE)結構改善期,恰是政策切入輔佐之際。因此,料二季度市場將更側重反映刺激政策對熱門板塊、行業的支持驅動,而不再過分糾結于回落的經濟數據。
貨幣流動性方面,鑒于我們對二季度CPI維持低位整固的預判,以及M2-GDP溫和上揚的觀察,料未來市場流動性或延續趨暖。另外,KDJ技術指標顯示恒生指數超賣且反彈交匯形成金叉,未來迎來一波反彈或是大概率事件。我們預計,恒指上望24500,支持位21450,給予恒指跑贏MSCI全球指數的判斷。
對二季度,我們偏好環保新能源板塊,原因如下:
中國內地風電行業發展迅速,并較全球平均增速更快。國家能源局預計2015年中國風電并網裝機規模為100萬兆瓦,而去年底裝機容量接近60萬兆瓦,換言之,未來3年裝機容量復合增長率可達近20%。
另外,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十二五”第三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的通知,新增風電項目495個,合計裝機2.87萬兆瓦。我們認為國家能源局發出的項目反映了政府對行業帶有扶持意味的信號,此等規劃或支持風電行業繼續保持增速。
財政部近日公布,預撥各省(市、自治區)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148億元,其中風力發電93億元,生物質能發電31億元,太陽能發電24億元。其風力發電所預撥之資金將劃給上市公司,有助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并減低利息支出。此外,各省市亦開始對風電企業給予補貼。甘肅省表示將會提供可再生能源電價增值稅回贈作為電價補貼。若其他省份均跟隨,將對風電場營運商帶來較大正面作用。
除了在政策和財政上內地政府對風電行業給予支持外,我們亦發現風電營運商營運效益亦有所提高,料相關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可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