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就像一個城堡,它需要有護城河。不然的話,它很容易被攻破。你可能會說,“我很機靈,我會在敵人攻破這個城堡之前棄城逃脫,換到另外一個城堡里去生活?!焙芏嗖辉缸鲩L期投資的股民,就抱有這個想法。
最近,我重讀了一本好書,有了一點點新的理解。這本書是2008年美國晨星公司的股票研究主管Pat Dorsey 寫的《創富小冊子》(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他認為,從根本上講,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行業有好有壞,它們的發展階段有好有壞。在好的行業營商,就像順水行舟(事半功倍),在壞的行業營商,就像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是陷阱還是護城河
Dorsey認為,好公司能夠持續創造比別人高的回報。這樣的公司有護城河,不容易在短期內被敵人打垮。他說,人們最常犯的錯誤是把“產品好”、“市場份額高”、“執行力強”、“優秀的管理團隊”當作護城河。這都是投資的陷阱,而不是護城河。
先談“產品好”??巳R斯勒汽車公司在八十年代初首次推出小型貨車(minivan)時賺了太多錢??墒呛玫漠a品沒有用,其他的汽車廠蜂擁而來,也開始生產minivan??巳R斯勒馬上失去了優勢。生產乳酪餅的Krispy Kreme在剛剛推出doughnut時,風靡美國,沒想到別人也可以生產doughnut,而且消費者對doughnut的熱情很快就消失了。Tommy Hilfiger的時裝曾經如日中天,可是今天它在哪里?
前幾年,美國政府大舉推動用玉米提煉乙醇,認為這既環保,又減少對海外高價石油的依賴。由于2006年至2007年玉米收成好,價格低廉,所以廠商大賺,這些公司的股票也飆升。大家認為這個產品太酷了??墒且荒旰螅碌膹S商加入,乙醇生產的產能大增,玉米又不再那么豐收(價格大漲),石油價格也不再那么高企,結果大量乙醇廠商欲哭無淚。
中國地產公司個個說自己的產品是一流,但實際上的區別未必那么大,而地點好像更重要。各種電視機、電腦、手機和雪柜真的有特別大的品質差別嗎?各種襯衣和套裝的品質好壞差別很大嗎?
再讓我們來看看“市場份額”?!都~約時報》的名氣很大,但是它的股票價格這幾年大跌,經常面臨財務危機。香港一些報紙的股價也很差,雖然它們在香港的江湖地位很高。海爾、戴爾、通用汽車、科達及大量的建筑工程公司等在各自的產品線上的市場份額都很大。但是看看他們的利潤如何吧。
有時候,市場份額大是個優勢,但并不一定。只要潛在的競爭者存在,這就足夠讓你的利潤率很低,因為門口有人“叫板”。你的公司永遠在“拾之無謂,棄之可惜”的收益率之間運轉。有些產品會因為規模大而降低成本,有些不見得(比如律師、審計師、理發師、美容院、系統集成、建筑、研究咨詢、物業管理,甚至地產開發)。一般而言,“市場份額高”不是一條可持續的護城河。
我們再來看看“執行力強”和“優秀的管理團隊”。這兩個優點經常被人們一并提到,因為執行力強主要來源于兩個因素:一是管理團隊在一起工作的年數長,磨合得不錯,工作上比較順手,團隊里面沒有明顯搗蛋的人。二是因為團隊里面有個德高望重的領袖。這兩個因素都有些偶然,可遇不可求,而且可以隨時變化。如果領袖生病了、死了或者換工作了,怎么辦?有些領袖不自量力,在退休之后又重出江湖(原因是他創辦的公司好像缺了他不行)而把他辛辛苦苦(當然也是運氣好)積累下來的名氣再丟掉。比如,美國一家曾經很大的電腦公司Gateway的創始人就是如此。他重出江湖之后,回天乏力,大失所望。其實,他當年的成就與當年他的行業的高增長很有關系。此外,管理層好壞往往只有在事后我們才能看出來,而不是事前。可是,事后的判斷對于投資者來講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既然這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有沒有護城河呢?
第一,品牌被認為優秀或者可靠,公司的產品可以賣出高價,因此公司利潤率高于同業。
第二,它的產品無法替代,或者客戶很難離棄;如果離棄,客戶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第三,有些公司有明顯的網路效應(互相照應,或者眾星捧月的好處)。
第四,有些公司的業務由于地點、工藝方法、規模、行銷網路,或者某種長期協定而使成本便宜很多。
品牌和專利有多大用處?
Dorsey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的出身決定一切。他完全不相信公司文化和團隊長期的決定作用。我本人喜歡投資懶漢和傻瓜也能管理得不太差的公司。
很多公司都說自己有品牌、專利和特許經營權。但是,很多專利和品牌完全不能給你帶來收入或者好處,它無法在生意上和產品上真正顯現出優越性,比如提供別人無法替代的產品和服務。品牌是需要花錢來建立和維護的。如果你的品牌那么好,你能創造出超額利潤嗎?如果不能,那憑什么證明你的品牌值錢呢?名氣大不等于好品牌,不等于你的產品可以高出市場定價。
另外,一個品牌如果能夠減少顧客的“搜尋成本”,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KFC,那它們很有價值,雖然它們的產品價格不見得可以高于市場價。說起專利,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些專利沒有商用價值,而且專利可以受到挑戰。在國外,債券評級公司很賺錢,因為他們的生意需要得到政府的特許,而政府又很難授予這樣的許可,所以進入門檻很高。
在國外,公用事業公司一般受到產品價格和企業回報率方面的監管。這類公司可以是很不錯的投資對象:風險低,回報率很穩定。在中國,這方面的監管機制還很原始和帶有隨意性。所以我們的供水、供電和供氣公司可以很賺錢。多年來,人們對中國燃氣公司的投資價值有懷疑。我是這樣看的:他們的燃氣銷售量會增長很快,而且未來的單位成本會因此下降(因為公攤的固定費用增加不大)。他們其實是建筑安裝公司,他們把燃氣管道接駁到你的廚房。與普通的建筑安裝公司所不同的是,他們有特權:在他們經營的城市內,只有他們才能做這項業務,別人不可以做,而且他們的安裝收費特別高。
客戶的叛逃成本
談起客戶的叛逃成本,大家想想你會經常換銀行嗎?你需要填寫很多表格,改換工資自動轉賬的指令,注銷按期支付水電費(和小孩學費、會所的會費、有線電視使用費)的指令。你如果有住房按揭,即使銀行對你有點不友好,你會換銀行嗎?太麻煩了。保險公司也是如此。當然抱怨歸抱怨。
同樣,基金公司的日子也很好過,因為一旦你把錢交給他們管,你不太容易抽逃。抽逃有費用,也很麻煩。而且你敢說下一個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經理)的水平會高出很多嗎?況且,在你抽逃的同時,另一個基民(投資人)也許會把錢從別的地方轉過來(就像公共汽車一樣,有的人下車,有的人上車)。他轉過來的原因可能是他對原來的那家基金公司極為不滿,所以想在這家公司試試運氣。你們倆正好換了個位置。
另外,你使用的會計軟件系統(或ERP系統)可以隨便換嗎?誰也不想多花時間學一個新的軟件,除非新的軟件有巨大的優越性。中文輸入法也是如此。當你會用五筆字型輸入法之后,你可能不想學習和轉換到倉吉方法。
上市公司一般要注意形象,不愿意換審計師。換審計師需要董事會批準,需要公告,還給人留下做假賬的嫌疑。在香港,各個單位的強積金(強制的退休金供款)都要由外部專業機構來管理,但是一旦選定,大家誰也不愿意換機構,因為那樣太麻煩和浪費錢。換一家也不一定就好到哪里去。
成本低、規模大,或者自然壟斷
國有企業養著一大批人,這就導致高成本。而且,辦事的程序繁多也會加大業務成本。民營企業沒有這些麻煩,而且對跑冒滴漏的控制比較好。因此總的成本就低。歐美的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經常遇到工會的阻力。小電視臺跟大的電視臺(比如英國的BskyB)相比,因為觀眾不多,所以沒有實力轉播大型的足球賽,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有些行業前期投入巨大(固定成本高),因此形成一條很寬的護城河。比如,收費公路、港口、機場和快遞公司等等。
還有一類企業實際上是自然壟斷。比如,華盛頓郵報集團在美國一些中小城市(Boise和 Idaho)經營的有線電視業務就很有錢賺,因為這些城市不大,只能容納一個有線電視運營商。
Dorsey認為,零售企業和餐館是個很不容易做的生意,因為他們沒有護城河的保護??蛻襞烟拥某杀咎?。不錯,星巴克很成功,但這只是例外,而不是規律。股票投資是一個概率游戲,明智的人不應該把錢押在小概率的事件上。這些年,中國的零售企業的表現都很優秀,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水漲船高:當全國零售額每年以雙位數增長的時候,你很容易取得好的成績。但這不等于你擁有一條寬寬的護城河。這也就好像張先生去年買股票賺了50%的回報一樣。運氣跟水平還是有點不同的:水平可以理解成為長期持續的運氣。十年前,有些電腦和手機的生產商大賺其錢,大家誤以為那些行業有很高的進入門檻(護城河)。現在,我們明白了他們只是運氣好。
Dorsey認為,有護城河的公司理所應當有很高的資本回報率。如果沒有,我們要找原因,也許它根本就沒有護城河的保護。反過來,有些公司在最近幾年有很高的回報率,但這也許完全是因為陰差陽錯或者運氣,或者因為某個正在消逝的原因。我們一定要把那個實實在在的原因找出來。否則就是騙自己??傊?,高回報率是判斷有沒有護城河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尋找有護城河保護的公司很重要。但時過境遷,我們要注意護城河的干涸。如果優勢在消逝,我們要勇于承認,甚至棄城逃跑。監管制度的變化、消費者胃口的改變、替代產品的出現都可以摧毀護城河。
一個公司有沒有護城河,護城河究竟有多寬,這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這種思維方法和邏輯對投資很有用。分析護城河只是為了幫助長期投資者,對于短期炒作的人沒有幫助。作者Dorsey有一句話對我很有啟發:讀公司的年報比分析聯邦儲備局主席的講話重要100倍??磮蠹埡鸵蛱鼐W對股市和新聞的評論沒有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