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人們都非常關注財政危機、安全危機以及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環境危機。
然后就是度假。
對的,在休假時,我們可以借此拋開一切崇高的關切,并重拾生活的全部意義:探望朋友、組織家人團聚、在地方性傳統節日中發掘一位新的藝術家、光著腳丫在沙灘上奔跑,而帶著咸味的空氣拍打著我們的面頰。
至少,在全球化盛行之前,這曾是度假的定義。
旅游行業的爆增現象
如今,度假已躋身為全球最大行業綜合體之列。盡管少有人留意,但旅行和旅游業已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部門,它擊敗了醫療保健、教育以及零售業,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雇員。據世界旅行與旅游業理事會的統計,每11個人中,就有1人從事該行業。
旅游業每年至少為世界經濟貢獻6.5萬億美元。自2008年經濟下滑以來,旅游業回升速度要快于制造業與金融服務業。而如果旅客飛行里程數是一種貨幣的話,那么,這些里程數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貨幣,即使是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時期。
事實證明,基于諸多顯而易見的原因,旅游業是宣傳如何從全球市場受益的典型代表。大規模的旅行和旅游業依賴于各國大開國門。隨著政治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比如,一個單程就穿越半個地球的新遠距離客機以及互聯網革命,使得出發去以前鮮有人至的南美、非洲和中東國家,變得更加容易。
一張國際旅游人次上升的圖表,就是全球化進程的縮影。
“歐洲5美元一天游”的時代開始于1960年,當年的跨境游就有2500萬人次。十年以后,歐洲跨境游就上升到2.5億人次,這一增長勢頭雖然重要但并不令人驚訝。
接下來進入到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對外開放。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一大批曾站在所謂的“鐵幕”和“竹幕”后面的東歐和亞洲國家,打開了長期封鎖的國門,冷戰才告結束。這一新開放的疆域,占到了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版圖,而到了1995年,絕大多數國家開放了旅游業,旅游人次達到了5.36億。去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在馬德里總部慶祝旅游人次突破10億大關。
昂貴的代價
在《超額預訂》一書中,我剖析和探討了旅游行業的爆增現象。這一像八爪魚一樣難以捉摸的產業,無所不在又無所在。每個人都要度假,但很少有人看清背后的產業。今天,任何一種努力都可以轉變成一個旅行套餐。
以醫療旅游業為例。像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將其衛生部與旅游部門整合在一起從而提供一攬子服務,其中包括航空旅行、醫療程序、沐浴著陽光的度假式療養,比起美國昂貴的醫療保健費用,這一攬子服務的價格就比較低廉了。
對于旅行來說,宗教朝圣是最古老的原因,而在今天,去麥加朝覲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旅行項目。從孟加拉國到印度尼西亞這些主要的穆斯林國家,其主管朝覲的部委相當有權,向國民買賣到沙特阿拉伯旅行的寶貴許可。旅游這一產業已經改變了麥加圣地的中心地帶。古老的招待所和建筑物,這些曾被視作麥加城的傳統特色,現已經被推土機鏟平,建立起豪華的摩天樓用作酒店和公寓、購物中心以及一座酷似倫敦大本鐘的鐘塔。去年,朝圣者在沙特阿拉伯花費了165億美元,在朝覲花費上百億美元之巨,以至于貪污成了一種誘惑。在戰爭時期,阿富汗的朝覲和朝圣部長外逃,以躲避貪污70萬美元朝覲基金的指控。
旅游觀光業對環境、文化和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成群結隊的一日游旅客,已經改變了像威尼斯這樣一些美麗的城市,對于只有六萬市民的威尼斯,游客卻達到了兩千萬。由于國際連鎖企業為賺取旅客的錢而爭搶好地段,使得租金一路飛漲,趕走了食品雜貨商、屠宰者和工匠,當地人也跟著不得不搬出公寓樓。威尼斯的玻璃、紙張和面罩,現在常常由中國或東歐國家制造。一些威尼斯激進團體指責官員們未能控制游船數量、也未落實限制酒店房間數量擴張的措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甚至也發出警告:威尼斯已不堪旅游重負,其程度不亞于被海潮所淹滅的風險。
環境的代價也同樣高昂。例如,游船是臭名昭著的污染源。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統計,游船在使用過程中,每一天平均產生:21,000加侖人類污水、1噸固體廢物垃圾、170,000加侖從浴缸、水槽和洗衣產生的廢水、以及8,500個塑料瓶。世界上主要的航海旅游公司的總部都設在美國,但在他國注冊其船只、懸掛他國國旗,從而規避重大環保措施以及高稅收。
每一個旅行者都有這樣一種經歷,在心儀的景點,游客走后留下一片狼藉,政府官員不顧環境退化這一長期代價而偏重于短期利益在景區大興酒店,景點被糟蹋得面目全非。
旅游勝地正處于危險當中
法國和哥斯達黎加很早就清楚旅游業的潛力,并采取措施確保旅游業能增加其社會和國家的財富,這并不令人驚訝。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鄧小平也是旅游業早期的支持者之一。1978年末,隨著鄧小平在中國國內著手鞏固權力之際,他就對旅游業在中國改革大業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進行了五次“指導性講話”。
對于鄧小平而言,旅游業為中國創造盡可能多的外匯是自然而然的事,他預計到新千年時,一年將創匯100億美元,而中國在1996年就達到了這一目標。鄧小平將旅游業視作挽救中國負面形象的一種有效方式。盡管他沒有使用“民間外交”這一說法,但他創立了制度,建立國有旅游部門,這一部門包括官方培訓的導游,對開放的市場和開放的中國,他們歡欣鼓舞,唱著贊歌。鄧小平甚至還發出過相當正確的警告:快速的工業化所帶來的污染,將會毀壞讓游客流連忘返的美麗的風景區。
2008年,當我首次報道這一隱形產業及其消極影響時,我還被指責威脅每個人旅行的權利。“精英主義者”是給我起的較為溫和的綽號。對于全世界新興的中產階級來說,旅行是一種通行權。旅行是對努力工作的回報,是對一個人所到達之地的證明。然而,每一種權利的獲得都伴隨著責任,而保護世界的美麗多姿,很顯然會要求旅游業尊重當地文化、歷史遺產以及環境。
如果公眾、政府以及國際機構還沒有意識到旅游的不利影響,且并未尋找到保護措施來保護我們都熱愛的美麗家園,那么,旅游勝地正處于危險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