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首由中南大學大二學生梁辰和孫宇改編的《張校去哪兒》在網上走火。歌詞里被學生親切稱為“歐巴”(韓語“哥哥”的意思)的人就是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他曾玩笑著自我介紹:在教育界混了多年,混飯吃。
當然,這個介紹“極不嚴肅”。如果“正式”一點說:
你家新添了一臺筆記本或一款iPad,無需向中國電信再繳一份網絡服務費,因為,一個幾十塊錢的路由器就能讓你家臺式機和筆記本同時上網。張堯學就是中國首臺路由器的研制者。那是1995年,他是一名高級技術人員。
以前,你工作后可能還想去考個英語四六級證,以便跳槽時派上用場,現在,四六級早就只允許在校學生報考了,也取消了頒發合格證書的制度。張堯學就是這項改革的主要推動者。那是2005年,他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
如果你關注新聞,有個叫“劉路”的孩子2012年的初夏很火,他22歲被聘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張堯學就是這一事件推動者之一。
2011年11月1日,張堯學擔任中南大學校長,不久推出系列改革方案,涉及人事、本科教學、學位和研究生教育、科技體制、醫學教育等多個領域,核心就是“唯才是舉,不論資排輩”。
“我們不拼爹,鼓勵年輕人自己努力實現夢想”
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提拔劉路,張堯學要面對媒體的“狂轟濫炸”,他常用的措辭是:“劉路解決了世界難題,得到了世界公認,研究水準甚至超過了一些美國教授的水平,這足以說明,在數理邏輯領域,劉路已經躋身國際一流研究者行列,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稱得上是這一領域的‘大師’”,“你能說年齡小就不能算大師嗎?這與年齡無關。”
他說,對于何時把劉路推向公眾,中南大學做過一番拿捏:
如果選在全國“兩會”期間,這一消息可能很快被“兩會”信息淹沒。但是,消息的發布又不能遲于2012年3月31日鳳凰衛視舉辦的“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因為,這場盛典中,劉路將入選。
最終,時間定在3月20日,張堯學高調亮相,隆重推出劉路,當然,他同時推介的還有中南大學的“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培養人才”理念。
“前幾十年,中國主要是要讓人民都吃上飯、接受教育,很難培養拔尖人才,因為,拔尖人才需要個性的張揚。現在,中國經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做一些個性培養的嘗試,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百年樹人,中國的創新型人才也該亮相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過程縮短一些。”張堯學解釋。
他說起了自己的經歷:農家子弟出身,23歲上大學以前走得最遠的地方都沒有超出50公里,“也就是從澧縣到常德市區,因為,考上大學后要去做招生體檢”。
“我們把劉路推向公眾,更是要給社會一個信號,我們大膽提拔使用年輕人。我們不拼爹,鼓勵年輕人自己努力實現夢想。”
“我們也沒有想要拔苗助長。比如劉翔,他110米跨欄時拿了冠軍,我們當然會給他冠軍。到了劉路,為什么一定要等他年紀比較大了,我們才給他教授?”
“2012年我‘種得最得意的蘿卜’還是劉路。”張堯學校長笑著說,劉路的近況好事連連啊,“還有一個很漂亮的女朋友,我有兩次看到他們一起在食堂吃飯,但不確定啊,我覺得應該是女朋友。”張堯學也忍不住八卦了一下。
“大學教師要擔當的,是學生創新創業的引路人”
2012年2月底,來中南大學履新4個月的張堯學,在學校教代會上推出一攬子被外界稱為“最激進的改革計劃”,包括人事、本科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科技體制等四個方面。
重中之重是人事改革。
“講師主要搞科研,不用上課了;講師6年內升不上副教授,將轉為非學校編制員工,得自己養活自己,也可以選擇走人;講師評副教授,主要看科研成果,不看教學。”中南大學教師陳儒軍在博客上這樣描述改革。
張堯學說,青年教師不上講臺,主要是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集中精力把自己的科研地位和科研能力提上來,“現在,我們已經決定了,每年拿3000萬元給新進學校的年輕教師搞科研。”
與講師不上講臺相對應的是:教授、副教授必須上講臺。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區別是,高中教師就像擺渡的艄公,將學生帶到知識的彼岸,大學教師要擔當的,是學生創新創業的引路人,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張堯學說, “學校的教授職稱評定,我們也進行了改革。要評教授,你可以沒論文,可以沒著作,但是,你不能沒有承擔本科生的教學任務。否則,不評。”
“早在我來之前,中南大學已經進行了很多準備,我就是不來,改革也會進行。”對于這場“激進改革”,張堯學將它歸于學校從實際出發之舉,并非一己之力。
其實,他對高校教育的改革早已有之。
他在教育部高教司任職時,力促高校推行英語教學改革、鼓勵教授上本科生講臺、推行4000門精品課程……“在教育部當司長時,因為崗位的原因,說得比較少。”
生活的煩惱可以跟校長聊聊
張堯學的E-MAIL對全校學子公開,且對每一封來信都給予回復。有一個學生,每周往張堯學的郵箱里發一篇長篇哲學思想文章,討論切磋;當然還有苦惱型求幫助的,對社會認識出現偏差了、對愛情盲目了、吐槽課程安排不合理了,甚至路燈壞了黑面包車橫行了開飯時間晚了浴室關門早了等等,都要跟校長來說說。
2013年9月23日下午,張堯學校長和學生代表“拉家常”,當同學問及“裝空調”問題時,張校長的回答:“到明年5月1日以前,空調到宿舍的基本條件將全面到位。但每個宿舍是否裝空調,由學生們自己決定。”這樣的回答給了之前中南大學學生自制董小姐版《張校長》泣血求空調一個最正面的答復。因為歌詞中寫道:愛上長沙夏天,可我的寢室沒有空調,這讓我感到絕望,張校長。
“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創新的平臺,要讓他們覺得學校有一個好玩的、不錯的平臺。”課余,中南大學有一些好玩的平臺。比如生物冶金樓邱冠周院士搞的“松韻咖啡廳”,比如眾多的學生社團。張堯學曾叮囑過秘書,凡是學生邀請參加的活動,他都盡量參加。
2013年6月,中南大學2012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張堯學揮舞著握緊的拳頭,激情演講:“在你們夢想即將起飛的時候,準備好了嗎?”演講中張堯學上十次用力揮手,將對畢業生的最熱烈的祝賀和最真摯的希冀寄寓于上揚的力量之中。不過演講內容除開祝福,還有歉意。他面對著即將離校的一萬名畢業生,直言不諱:“服務不周,對不起”。
而在參加201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張堯學則建議女同學少看些韓劇,不要沉迷于網絡;男生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交流。大學期間,可以談談戀愛。
“現在,不少學校都在爭第一。我想,中南大學就不要爭那么多第一,大學要有度有量,就算評價在后面又怎么樣?不要去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次評估、一個學科落后又怎樣?誰把我評落后,我還高興,因為,我是落后的代表,有進步的空間。”張堯學談到大學排名時顯得很自信:“我在教育界混了多年,知道一些實際情況。”“我們稍微走在前面一點點。”
資料來源: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