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半年時間內,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職務一直空缺。虛懸多時的國務院系統智庫部門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日前終于有了新的任命。據國務院研究室網站消息,原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寧吉喆被擢升為黨組書記、主任,接替已經調往河南任省長的謝伏瞻。
據悉,中組部8月中旬即已在內部宣布了該項任命。而在此之前,國務院研究室主任一職空缺已近半年。
除寧吉喆之外,國務院研究室現還有4名黨組成員、副主任,分別是田學斌、黃守宏、韓文秀、石剛。其中,石剛于今年6月被任命為副主任,同時兼任總理辦公室主任。
據介紹,在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擔任副總理的過去5年間,寧吉喆幾乎陪同李克強參加了所有重大會議和調研考察,其也是“十二五”規劃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有評論稱,如果說石剛是李克強“大秘”的話,那么,寧吉喆堪稱是李克強的“首席智囊”。
出掌國務院系統主要智庫
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類似,國務院研究室也是國務院辦事機構之一,為正部級單位。主要承擔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任務、為國務院主要領導服務。
其前身系1975年6月開始設立的的國務院政治研究室,鄧力群任首任主任。1978年6月,該室改稱國務院研究室。1979年1月,并入中共中央辦公廳研究室。1980年12月,中央辦公廳研究室改為中央書記處研究室。1987年11月,中央書記處研究室被撤銷。1988年9月,國務院研究室重新恢復建制,袁木任主任。
目前,國務院研究室與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行政學院等一道被視為國務院系統的智庫部門,其最為人所熟知的職能莫過于起草《政府工作報告》。
此外,國務院研究室的主要職能還包括:負責組織或參與對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和決策咨詢,提出政策性建議和咨詢意見;牽頭組織國務院重要會議的文件起草,參與黨中央重要會議的文件起草工作;起草、修改國務院有關重要文件,起草國務院領導部分重要講話等文稿;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各主要國家經濟政策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政策建議。收集、分析、整理和報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信息、動態,為國務院決策提供參考建議。
該室下設八個司,分別是秘書司、綜合研究司、宏觀經濟研究司、工交貿易研究司、農村經濟研究司、社會發展研究司、教科文衛研究司以及信息研究司。另外還設有機關黨委以及下屬的言實出版社。
李克強老鄉
公開履歷顯示,寧吉喆1956年12月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籍山西省夏縣。其與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安徽定遠)是同鄉。值得注意的是,現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兼總理辦公室主任石剛也是安徽人(安徽桐城)。
寧吉喆曾有過知青經歷,1974年至1978年,他在安徽省廣德縣插隊落戶,曾任生產隊、大隊基層干部。“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的第二年,1978年,考入合肥工業大學電機系。
包括此后的寧吉喆在內,事實上,合肥工業大學的機械、電氣等類別專業涌現出了不少現在政府部門或央企身居高位者。今年以來,就先后有倪岳峰出任福建省委常委、紀委書記(7月),張維寧出任河南省副省長(8月)。此外,現任工信部部長苗圩、中國移動公司董事長奚國華、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等,亦是其間的佼佼者。
1982年寧吉喆畢業后被分配到河南新鄉機床廠短暫工作一年后,198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鐘契夫。
1988年畢業后,獲經濟學博士頭銜的他先后在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歷任長期規劃司主任科員,經濟師,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司副處長、處長,發展規劃司副司長,2001年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指揮策劃組組長(正司級)。
在原計委系統(現發改委)工作15年后,寧吉喆于2003年調入國務院研究室工作,2005年起先后擔任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黨組成員兼主任助理,2007年4月起擔任黨組成員、副主任。
資深西部大開發專家
作為資深的西部大開發專家,寧吉喆曾參與研究制定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和《國務院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梳理其此前數量不是甚多的報道可見,1999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提出要把西部大開發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當年10月,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在青海主持召開了西部地區“十五”規劃工作座談會,從那時起,寧吉喆就開始介入西部開發的規劃工作。調任西部開發辦后,他又主持了大量調研工作。
媒體曾描述他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力充沛,他也笑談自己往往被稱為‘工作狂’。”
在寧吉喆看來,西部資源開發一定要保護好當地的自然環境,而西部的開發和開放,不僅將使其與東部沿海的經濟發展接軌,也將拓展中國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2012年7月4日,他還曾在第12屆太平洋國際區域科學協會夏季年會上表示,在區域經濟問題上不能完全交給市場,這是大家的共識,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后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發展,今后還會結合各地的實際制定一些政策措施。
起草“十二五”規劃與政府工作報告從計委系統到國務院研究室,寧吉喆曾先后參加研究制定了從“八五”到“十一五”規劃綱要。
相關報道同時引述知情人士介紹說,寧吉喆為李克強的重要助手之一,在李克強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5年間,幾乎陪同李克強參加了所有重大會議和調研考察,他也是“十二五”規劃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在最新出版的《政府工作報告輔導讀本》中的第三部分,即“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第一篇文章就是寧吉喆撰寫的《促進經濟快速持續發展》。
作為一名學者型官員,寧吉喆目前還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學教授,其主要研究及教學領域包括:區域經濟規劃和投融資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產業政策、資源環境政策。他也曾主編《國民經濟信息化》等書,并在國內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數十篇,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
在今年2月全國兩會期間,寧吉喆與時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一道分別入選特別邀請人士界別、社會科學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當時分析稱,入選全國政協委員,并非意味著一定將轉崗進入政協系統工作,往往也是出于工作需要而身兼政協委員職務,便于聯系工作、聽取和收集意見建議。自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來,施芝鴻就一直陪同習近平出席各種會議、調研、出訪,同時也是十八大報告起草組主要成員,被視作習近平的身邊智囊。而寧吉喆則是李克強的重要助手,是李的“首席智囊”。
今年3月,在58歲的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謝伏瞻調任河南省委副書記,并提名擔任省長后,當時外界就普遍猜測,排名第一的副主任寧吉喆很可能將填補他的空位。
歷任主任多財經背景
國研室最初的成立與鄧小平有關。“文革”期間的1975年,鄧小平受命主持黨中央工作不久就建立了國務院政治研究室(1978年去掉“政治”二字改稱國務院研究室),作為黨中央、國務院的參謀和寫作班子,由鄧小平直接領導。1979年之前,這一智囊機構的命運隨著鄧小平的仕途起落而“浮沉”,在同“四人幫”的斗爭中,國研室一度被污蔑為“鄧記謠言制造公司”。
1979年后的十年內,國研室更是“命運多舛”,先是被并入中央辦公廳研究室,后來還被短暫撤銷過,最終在1988年才正式恢復建制。
有媒體統計,自國務院研究室成立以來,共有7名官員擔任過主任一職,分別是鄧力群、袁木、王夢奎、桂世鏞、魏禮群、謝伏瞻以及寧吉喆。上述7人中,5人具有經濟類的研究學術背景或者工作經驗,多人有過在原計委系統工作的履歷。報道分析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治國理政方針的走向。
該室的前兩任主任鄧力群和袁木在任職之前都沒有經濟類的學術背景和長期的財經工作履歷。中共元老、黨內理論家鄧力群此前長期負責黨的宣傳工作。袁木亦是如此,他是新聞記者出身,曾在新華社工作,先后從事新聞工作20余年。1988年,他被任命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的同時,還兼任國務院新聞發言人。
但自第三任主任王夢奎始,具有財經背景的官員擔綱主任就成為主流。王夢奎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曾任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他于1990年調入國務院研究室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
王夢奎的繼任者桂世鏞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系工業計劃專業,此后亦曾在國家計委長期工作,先后長達16年。第五任主任魏禮群雖然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但在計委工作的時間長達16年,官至國家計委黨組成員、秘書長。1994年后轉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升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黨組書記。
而寧吉喆的前任謝伏瞻則與其前任和現任的路徑不大相同,經濟學專家謝伏瞻早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專業,后進入人民日報工作,此后又在機械工業部機械科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畢業后,調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他還曾擔任過國家統計局局長,2008年5月,調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與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智囊機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類似,國務院研究室一向低調神秘。它是至今唯一沒有自己獨立網站的國務院辦事機構(同時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的國務院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等除外)。國務院辦事機構“協助國務院總理辦理專門事項”,除國研室外,還包括國務院僑辦、港澳辦、法制辦等。
不過,今年3月的“假欽差”趙錫永被揭穿身份一事讓低調的國研室在公眾面前“火”了一把。
按慣例,每年國慶節后開始籌備并于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的講話就由國務院研究室負責起草,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講話起草則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以該會議為基礎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工作將正式啟動,而報告起草的工作組成員也以國研室人員為主。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半年內,剛剛成為總理新“智囊”的寧吉喆喆將肩負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起草,以及明年3月李克強總理將第一次做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等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