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戰伊拉克,過程與結果,每個人都有點滴心得,《新聞聯播》里連線比賽現場都成了一條久久不被撤下的高關注度新聞,真是應了那句話,以往媒體僅是報道社會現實,如今其自身就是社會現實新鮮的一部分。賽前,悲觀者眾,猜測中國隊并無戰而勝之的絕對實力,過程的確如此,一場暴雨讓比賽變得更加戲劇性,決不放棄最終成為了溫暖人心的收獲。三分就是希望,至少可以喘息幾日。
幾日前,英足總投票選出了自己的新主席,今夏即將上任。英國報章見多識廣,并沒有蹲守足總總部或者新聞當事人的必經之路,再者新當選者把該做的表達通通放到足總官網上,大家各取所需。為新任主席規劃未來是媒體自認的應盡職責,我仔細讀過,最終還是提到了重塑英國人的足球驕傲,說到底就是英格蘭隊要自強不息。塑造一支振奮人心的國家隊是各國足協的天降之責,可以有階段性的戰略側重,但最終還是繞不開這一使命的。想想長沙的雨夜,一份濕漉漉的記憶,一場小小的勝利居然可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心理支撐感,進而會萌生出聯賽成就國家隊的邏輯,大家更是因此而歡喜著。
韋迪,這個對于足球不甚了解的專職副主席上任不久也就發現了如何讓國腳毫無顧忌地為國盡忠至為關鍵,由此不斷為國腳們完善傷病保險,最終不過是想讓俱樂部可以同樣以國家利益為重。卡馬喬,對于中國的情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就被很多眼前所見而困擾,也曾直接提出國腳們的盡忠態度問題。國腳們一定會表現出委屈,公眾也會以為卡馬喬在推卸責任。但是,當領導設計國腳大戶的老板現場觀戰時,你隱約好像感覺到學校運動會的操場旁家長在加油,孩子們自然平添一絲動力。好復雜,激勵一支隊伍,激勵一群年輕人用盡了辦法,總算有了些許成效,贏球了,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了。
長沙一戰后,球迷們可以暫且放下國家隊,兩個月之后再提吧。可是與國家隊息息相關的人們喘息片刻后,將繼續置于焦慮之中,出線并非一個主場即可決定,還有四場比賽,但至少一時之間后面的比賽變得格外有意義了。卡馬喬也可以喘息了,但是贏得了廣泛的認同嗎?我看未必,大多數人心中的底線大概都是亞洲杯預賽出線吧。里皮長沙觀戰自然會有很多解讀,這也是卡馬喬必須承受的,最初請你來的人要的就是一場場勝利,最好是讓國家隊有脫胎換骨之感才是最好。但是,一年半過后,卡馬喬仍然有強烈的人單影支感覺,我們可以毫不留情地說些苛責言辭,但于事無補吧。還是請所有可以直接左右國家隊命運和日常運作的各位,仔細思考一下一支國家隊的保障到底都包含些什么,中國足協為這支國家隊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也請公眾不要一急了就調侃卡馬喬的高薪,我們都捫心自問,相比于對手我們更專業嗎?喘息之機,多想想這個似乎更有價值。
(作者系中央電視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