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在對待奶粉的問題上一直堅持“產地控”,對洋奶粉推崇備至。但8月曝出新西蘭恒天然“毒奶粉”事件,備受推崇的新西蘭奶粉一夜間讓父母們避之不及,急忙轉投英法德等產地。
但好奶粉壞奶粉,只有產地這一個標準嗎?
知己知彼,才能心中有數。關注寶寶食品安全的父母,在挑選奶粉時首先要了解幾大奶粉產地: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和亞洲四大奶粉派,出身到底如何?
產地其實不能決定奶粉好壞,會看配方表的父母才能看出不同派系洋奶粉的優劣。
歐洲奶粉:鈣鐵都少
歐洲奶粉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鈣、鐵、鋅等微量元素達不到國家標準。標準規定,每100克奶粉中應含鋅2.5~7.0毫克,含鈣300~600毫克,含鐵大于等于6毫克。但對歐洲奶粉進行檢測時發現,遠遠達不到這一標準。某歐洲品牌原裝奶粉100克鐵含量僅為0.8毫克,比國家規定低了6毫克。因為歐洲母乳喂養率在90%以上,且飲食中攝取的鈣、鐵、鋅相對充足,所以作為輔助的奶粉配方中少微量元素。
美國奶粉:容易發胖
雅培、惠氏、雀巢等大品牌為代表的美國原裝奶粉在蛋白質、脂肪以及含糖量上,全部按照標準的最上限添加,導致很多父母反映自家的寶貝喝了以后長得超重。為了避免寶寶超重,在喂美國奶粉時,應取推薦奶量的最小值。
日本奶粉:含鋅極低
日本奶粉口味清淡、不易上火。但日本原裝奶粉的含鋅量極少或根本不含。對于中國寶寶來說,長期喝日本奶粉的寶寶有厭食、偏食等情況,媽媽們要警惕是否缺鋅。
澳洲羊奶粉:缺乏維生素B
羊奶粉的使用比例不斷升高,不少父母認為羊奶粉更有營養,有的則是因為寶寶對牛奶過敏而改喂羊奶粉。羊奶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但葉酸含量較少,維生素B12也比較缺乏,長期食用有可能帶來神經系統障礙、生長遲緩等問題。
以牛乳為基礎的嬰兒配方奶,大多可符合寶寶需要,但仍有些成分比例不相同,并且按月齡分為不同階段。當發現所食用的嬰兒配方奶粉與寶寶的體質不合時,應立即停止原配方,改用其它品牌配方。
偏熱體質 容易上火的體質,避免選擇烘干工藝制成的奶粉,如惠氏、美贊臣,吃這種奶粉的寶寶需要強調多喝水。相應的,可以選擇清火型奶粉,如口味清淡的日本明治、美素等品牌。
偏寒體質 多受媽媽體質影響,常表現為腹瀉等,可以選擇中性奶粉和易上火奶粉,中性奶粉如雅培,Karicare等品牌,或者吃羊奶粉溫補更適合。
過敏體質 如果寶寶有過敏的可能性,又必須喝奶粉,最好在寶寶出生后就和醫生討論,給予寶寶低過敏奶粉,如部分水解蛋白來預防過敏體質。
早產兒配方奶 早產兒因未足月出生,消化系統發育更差,建議此時仍以母乳最合適或使用專為早產兒設計的早產兒配方,雅培、惠氏、雀巢與澳優等品牌有這種特殊配方奶。
“奶粉依賴癥”幾乎成為這個時代的標簽,每當奶粉問題曝光,總會引起不小的恐慌。可事實是,有母乳何必喂奶粉!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6個月前最好進行純母乳喂養。但初為人母的媽媽們總是有許多顧慮,進而失去了母乳喂養信心,其實這些顧慮多為誤區。
1.寶寶喝了奶,很快就餓了,是不是奶量不夠?
不是。寶寶出生時,胃部只有玻璃球大小,喝得少,自然餓得快。并且母乳分前乳和后乳,前乳多為水分,給寶寶解渴,而后乳多為蛋白質,用來補充營養。前乳喝飽,自然餓得快。媽媽可以把前奶擠出一部分,再給寶寶哺乳。
2.背奶媽媽真的能把“最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給孩子”?
不是。當媽媽把乳汁裝入容器時,經過一段時間冷藏后,乳汁的成分會發生一定變化,并不新鮮,營養師指出,這種乳汁喝了對孩子身體會產生消極影響。
3.感覺沒有乳汁了,就要開始準備奶粉了?
乳汁不是儲存在乳房里,而是分泌產生,并非是沒有乳汁了,而是暫時沒有收到需要分泌的信號。出現奶水減少,和媽媽本身的激素、情緒關系密切。營養師強調,哺乳期媽媽相信自己能夠純母乳喂養的信心非常重要,不要受環境影響,保持樂觀的情緒。
4.奶粉的營養是最好的?
營養師指出,擺脫奶粉依賴癥,不只要重視母乳喂養,更要科學看待奶粉的營養。奶粉只是輔助母乳的食物,而寶寶在6個月后就開始增加輔食,到兩歲后以米面蔬果等為主食,奶粉逐漸變成輔食。很多父母認為三餐攝入不夠可以靠奶粉來湊,奶粉喝得越多營養就越好,反而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