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個有些矛盾的男人:他有著西北漢子的灑脫、執拗、甚至還有點糙,不做作,不神叨;可是,忽而你盯著他的眼睛瞧,卻會被他似笑非笑、多情流轉又暗藏心機的眼神所迷惑——專注而含有一絲玩味;如今的他分明不是那種刻意修飾自己的白臉小生,但是看他不徐不急的步態,又會讓人覺得異常性感。
蟄伏了許久,在2009年因為一個頗有些轟動效應的角色而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他被稱作“魅力大叔”“少女殺手”“師奶殺手”,但成熟男人的積淀力恰在此時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他沒有倒在這個角色高筑的棉花床上一睡不起,而是淡然處之,佳作頻傳。
他,是張嘉譯。
沉得住氣的蟄伏
科班出身,醉心于表演,然而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的張嘉譯的演藝之旅起步時卻并不順暢。
當改革開放大旗一搖,影視作品遍地開花時,伴隨著“明星夢”的熱烈情緒在彼時的年輕人當中被無限醞釀,現實的慘烈以其殘酷的姿態展現:難以計數有多少人中途放棄,多少人被埋沒從而一蹶不振,當然,還有少數的一撮人被命運女神垂青或者劍走偏鋒——那么著,就紅了。
張嘉譯的演藝之路走得沒有太多傳奇可言,就像是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寶劍出鞘,鋒芒畢露。只是,這把劍,默默地磨了很久。
畢業后的他在西安電影廠看了九年的片子,其間演些不痛不癢的角色,不溫不火,更談不上走紅。隨后的人生路徑算得上是順風順水,電視劇《生死劫》、《半路夫妻》等全國熱播,電影《左右》在柏林獲獎,人們再度提及張嘉譯的時候經歷了恍然大悟的過程:原來是他。
“戲紅人不紅”的日子過了許久,張嘉譯等來了《蝸居》中的宋思明一角。風度翩翩,氣質非凡卻又多情多義的“二號首長”宋秘書盡管法理不容,卻并不妨礙他虜獲眾多電視觀眾的心。宋思明是個復雜卻立體的角色,他身上充斥著道德、法制與人倫的碰撞與交集,你無法武斷地以好人或壞蛋來評判。在電視劇作品試探性地討論社會爭議形象的過程中,宋思明這個角色是多棱的,大是大非的粗糙演繹顯然太過蒼白,它要求演繹者深入骨血并傳達人性的強悍或是弱點。
同張嘉譯再度提及《蝸居》,他顯得相當冷靜與客觀:“宋思明,算是我演藝道路上重要的角色之一,很多觀眾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關注我。然而,我覺得不是我和這個角色誰成就了誰,而是在那樣一個時期,那樣一部戲,成就了我們。”
男人四十
張嘉譯的演藝道路上,宋思明算是一塊跳板,是機會,亦是正名。
你問張嘉譯,演藝圈太多的曇花一現,當多情貪官宋思明一夜走紅后,你有沒有擔心自己會被毀在這個無法超越的高度上?
他笑:“不會,近三年在采訪中幾乎已經沒有人提到宋思明,這就說明他沒有‘毀掉’我。”
金子總會光芒無限。他能把《失戀三十三天》中戲份不多的大老王演得入木三分、出彩叫絕,也能將《借槍》中痞氣落魄的諜戰隊員熊闊海刻畫得生動自然——如今的張嘉譯,遠不需要宋思明這塊招牌呵體護身。
信息時代,瞬息萬變,速成明星比比皆是,這種“神來相助”的氛圍使得當下的演藝圈很是浮躁。整個鼻子做張臉或者大尺度出位都能“審丑”成功從而吸引眼球——關注度似乎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名氣”的唯一標準,能不能沖上頭條,粉絲數有多少直接關乎你“紅”的度數。正能量,有時候在話題營銷的造星運動下,不怎么吃香。
不過好在埋頭演戲的張嘉譯并不在乎:“沒有什么不公平,相應的付出一定會有對等的回報,好好演戲就行。”商業時代,包裝很重要,他既不追五花八門的時髦玩意,也沒刻意追逐型男做派,一身通體的透徹與自在,真的放棄“偶像派”了嗎?他卻坦陳,不擅長,也不熱衷。“我這個類型的演員再怎么打扮也比不過年輕帥氣的,我還是以舒服自在為主。”
而立,是男人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或功成名就,或一無所成,或滄桑憂郁,或春風得意,或多者兼具——經風歷浪之后的穩重成熟且內斂深刻,波瀾不驚。
張嘉譯就屬于后者。
男人四十,味道比臉蛋重要。
男人的味道是靠歷練積淀的。
“勞模”的幸福生活
23年,千余集電視劇,數十部電影,說張嘉譯是影視界的勞模,當之無愧。
張嘉譯是那種編劇們最愛的演員類型:乍一看平淡無奇,但舉手投足眼神氣場都有一種無形的張力。這種人,天生屬于舞臺。
你問他,過去號稱“因為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什么都敢演”,如今成名了,還能保持那種無懼無畏的平和心態嗎?他坦然:“反而現在的心態會更放松,只是如今更有機會把關劇本,關注戲的質量。”
你再問他,功成名就位居“一線”了,有沒有想要閑云野鶴享受生活?
他撓撓頭,笑稱自己“閑不住”,“碰到喜歡的劇本就控制不住想去演。”
從“婚姻專業戶”到“警察專業戶”,從諜戰劇到醫療劇,張嘉譯角色塑造的興趣可謂“廣泛”。在他看來,自己關注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戲好不好”,至于其他,均居次位。聽說最近張嘉譯新戲《四十九日·祭》即將上映,該劇改編自嚴歌苓名作《金陵十三釵》,之前又被導演張藝謀以大手筆翻拍成電影,并且獲得了非常不俗的口碑和票房,不得不說,該劇承擔著觀眾可能會同原著以及電影作品進行對比進而提出質疑的風險。張嘉譯對此的看法倒是相當客觀理性:“電視劇和電影的特質是不一樣的,電影是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起承轉合這些過程,而電視劇有大量的空間來敘事,描述一些細節,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和優點。我們在拍攝時盡量把一些電影中沒有講到的細節來展開敘述,把每個人的性格和遭遇進行刻畫,這樣故事會更豐滿,另外在制作質量上雖然沒法和電影版《金陵十三釵》相比,但是我們也達到了國內電視劇最高的制作水平。”
與張嘉譯談及現下“演而優則導,則制片”的圈內風氣,建議他演戲這么些年,何不換個工種轉戰幕后?
面對這個有些玩笑的提議,張嘉譯倒是頗為認真地分析起來:“導演我肯定暫時干不了,最多就是可以幫好朋友們攢攢戲。在拍攝《懸崖》的時候我試過一次藝術總監,他們都開玩笑說我這藝術總監就是管伙食的。幕后工作對我來說其實還是要看機遇,這個事不是打算就行的,現階段還是把演員本職工作做好就行了。”
如今的張嘉譯,有一位志趣相投、溫婉可人的妻子,更有精靈乖巧、聰慧可人的女兒,而他自己鐘愛的高爾夫運動據說也已“漸入佳境”。
有家,有戲,有球打,如此生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