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季產品“臨陣下架”,
過季產品頂著上。
部分品牌旗艦店,當季產品甚至早在2012年11月11日之前的一周開始就下架,取而代之的是上一年長期“特賣”、“對折”的老款。
2
特價商品“躲貓貓”,
零點瞬間“秒殺”,回頭又“起死回生”。
2012年“雙十一”快被淘寶弄死了,下單要排隊,付款要排隊,動不動鏈接混亂然后找不到商品還以為已經被秒殺完了,最猥瑣的是本來已經下架的商品又“起死回生”,不是真的秒殺,只是搞噱頭,“雙十一”不好玩!
3
節前提高價格,做到“一個月內最便宜”,
但實際支付價格
卻高于之前的“活動價”。
去年“雙十一”買了3000多元,鞋子、酒、衣服等等,反正有的沒的買了很多。今年應該不會買了,沖動是魔鬼,原先我沒有關注這些商品,不知道原價,看著“雙十一”優惠很多就買了,后來發現其實平時的價格也差不遠,只是商家在“雙十一”那天把零售價抬高了再打折,水分很大。今年我盡量控制吧,不會再像去年那么沖動了,會把想買的東西先收藏,到時對比一下再決定。
—網友 李秋水 雨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