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華爾街,阿克曼和伊坎關于康寶萊股價的多空戰役引來了無數人圍觀以及諸多猜測,在這場多空對決愈演愈烈之時,康寶萊漂亮的第二季度財報無疑是給做空機構做出了有力的回擊,其中康寶萊中國區市場的貢獻功不可沒。為何直銷市場頻繁被對沖基金盯上? 而誰又會是下一個待宰的羔羊?
多空對決白熱化
康寶萊多空對決這場陣容豪華的對決一開始就吸引了大量眼球,被稱之為華爾街的巔峰之戰,甚至有人將其與100多年前兩大銀行家J.P.摩根和雅各布·謝弗圍繞鐵路股票的那場世紀之戰相提并論。
自2012年12月開始,潘興廣場資本公司創始人比爾·阿克曼公開聲稱直銷公司康寶萊就是完美的“龐氏騙局”,并在2013年1月派遣10億美元大軍做空康寶萊,當時康寶萊的股票應聲大跌。然而事態并未止步于此,隨著另一投資巨頭伊坎大筆買入康寶萊股票開始做多康寶萊,一場華爾街投資界的多空對決就此拉開帷幕。
近日,多方陣營再次加入喬治·索羅斯這一金融界有名的投資“大鱷”,做多陣營可謂是如虎添翼勢頭更猛。就在7月31日,報道傳出索羅斯增持康寶萊股票的消息后,該股盤便上漲超過9%。除了以上幾位超級買家外,富達基金、貝萊德、Vanguard、摩根斯坦利等大型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也持有康寶萊股票,康寶萊股票在“做多陣營”的強勢推動下漲勢良好。
自去年12月18日阿克曼披露空頭倉位以來,至今康寶萊股價上漲超過56%。做空康寶萊受挫讓阿克曼蒙受重大損失,有投資者報告稱潘興廣場資本7月虧損了2.2%。在這場多空對決中,伊坎坦言做多已賺5億美元。而據彭博的數據顯示,伊坎持有約16,966,485股康寶萊,持股比率為16.46%。
據悉,直銷上市企業遭遇做空危機,康寶萊不是第一個“挨打”的企業。早在2012年,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上午,在繼做空恒大地產之后著名機構香櫞研究又一次向市場發出做空報告。此次香櫞針對的,是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企業如新企業集團。當天,如新股價下跌9.21%,報收44.36美元。在香櫞報告發出后不到半個小時,如新的股票一度跌幅超過13%。
業績成為絕地反擊的武器
在阿克曼發表聲明做空康寶萊之時,康寶萊CEO邁克爾·約翰遜回應稱,阿克曼的傳銷指控是虛假的,同時指出阿克曼在2012年7月至9月,而不是在報告發布的12月,就已開始做空該公司股票。邁克爾·約翰遜表示,“2012年,康寶萊產生了7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自2007年以來,已經實現20億美元的資本回報。”
隨后,在這場關于直銷企業股價的世紀大決戰中,一路飆升的股價毫無疑問地證實了康寶萊的市場潛力和市場價值。據康寶萊北京時間7月30日公布的201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康寶萊第二季度凈利潤為1.43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2億美元增長近8%。這些數據給做多康寶萊的機構打了一針鎮定劑,以靚麗業績為支撐,康寶萊的股價同步增長。其中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尤為突出,銷售額增長49%,營業收入為1.18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700萬美元,這無疑是給處于危機市場的康寶萊雪中送炭。
無獨有偶,早在2012年香櫞做空如新時,如新也是用業績來穩定軍心,抵抗香櫞做空機構的做空威脅。如新企業8月7日發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財務報表表明,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40%至5.93億美元,毛利同比增長41%至4.98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45%至6040萬美元。業績永遠是企業最具說服力的代言人,一家企業的市場價值、潛力均由業績直觀體現。穩定增長的業績,成為反擊最強有力的武器,能打碎一切流言蜚語,自然不懼外來資本勢力介入。
不可小覷的中國力量
在華爾街這個多空對戰頻繁上演的資本戰場上,直銷行業陣營并不強大,除了已經被對沖機構嘗試做空的如新和康寶萊,其他較為有名的上市直銷企業就只有雅芳、歐瑞蓮、優莎娜、特百惠等。在這些上市直銷企業的業務區域構成中,中國區域市場是一支生力軍--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2012年199億美元的市場容量,是所有直銷企業垂涎欲滴的一塊“大蛋糕”。
近兩年來,直銷企業在中國區市場的不俗表現,確實給它們靚麗的業績增添不少色彩。正如原安利中國區總裁鄭李錦芬所言:“不到中國投資,就不算真正的跨國企業。”亦因為此,不少直銷企業早早就開始耕耘中國市場。
至今,中國已經成為不少企業不可或缺的市場,中國區亦成為資本市場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例如,據康寶萊財務報表顯示,其在中國的營業收入為1.18億美元,占亞太地區總營業收入的40%。如新2012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大中華地區收入占比最大,營業收入增長150%,達到2億美元。
除此之外,安利、天獅、三生、無限極、玫琳凱、完美、富迪等直銷企業在華市場也急速擴張。其中,安利中國區業績已經占到安利全球業績的三分之一,成為安利名副其實的“第一市場”。而雅芳由于在中國區經營不善,負面新聞不斷,全年營業收入在10億元左右徘徊,導致2012年雅芳直銷行業“龍頭老大”的位置被安利搶走。
毋庸置疑,在中國市場直銷行業已經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世界直銷協會發布的2012年全球直銷行業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區市場已經占全球直銷市場的12%,在日本之后排在第三位。然而,中國直銷市場一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而日本則出現負增長,中國直銷市場份額趕超日本指日可待。
未雨綢繆,誰將會是下一個目標?
并不是所有直銷企業都有能力去應對做空,未雨綢繆,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佳選擇。那么,誰會是下一個被做空機構“盯上”的直銷企業呢?
雅芳
作為盤踞直銷行業頭把交椅多年的直銷企業,無論是從銷售規模還是企業架構,雅芳可以說是做空機構的不二之選。然而,曝出“賄賂門”后,雅芳卻成為直銷行業的衰落帝國:2012年直銷企業老大的位置被安利超過,雅芳信用評級被惠譽從BBB-下調至BB+,進入垃圾領域的第一個級別。而從股價浮動看,自進入2012年以來,雅芳股價一直浮動在15美元至25美元之間。一言以蔽之,發展前景不清晰的企業不符合做空原則。
優莎娜
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優莎娜不是一個熟悉的面孔。優莎娜成立于1992年,2010年借道收購中國直銷企業葆嬰進入中國直銷市場。至2012年,優莎娜全球業績已經連續十年增長,并在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6.48億美元。進入2013年,優莎娜第一季度銷售額達到1.69億美元,優莎娜股價更是從年初大約35美元一股上漲至8月份的84美元左右。這火箭般的股價飆升會吸引做空機構關注嗎?
特百惠
雖然特百惠放棄了在中國的直銷業務,但特百惠卻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直銷企業,只不過如今是專攻零售業務而已。2012年,特百惠全年業績達到26億美元,與2011年基本持平。而自2007年起,特百惠已經著手開始回購公司股票,至2013年初特百惠已經用8.28億美元回購了超過1500萬股,并期望在2013年回購超過4億美元的股票。如今特百惠股價已經高企至85美元,無論是產品還是營銷模式,穩健的零售方式保證其在所有做空機構面前顯得足夠自信。
不管在華爾街的多空之戰中最終誰勝誰負,對于正在崛起的直銷行業來說,“經得起多大詆毀,就能贏得多少贊美”,只要用實力說話,就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