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5日,年僅37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犧牲了,他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國民革命軍作戰序列中其軍銜為少將)。名將陣亡,太行山為之低咽,全黨為之悲痛。
殺害左權將軍的元兇便是日軍中尉益子重雄及其帶領的益子挺進隊。令人氣憤的是,左權遺體被他挖出,并給遺體拍照,將相片刊登在敵偽報紙上,企圖打擊我軍士氣,而左權的遺體則被扔在嶺上,暴尸荒野。
那么,益子重雄是何許人?他是怎樣殺害左權的?益子重雄及其挺進隊后來結局如何?
“益子挺進隊”
益子重雄,19世紀末出生于日本栃木縣那須郡那須町一個武士家庭。益子重雄早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參加過臭名昭著的“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
1937年秋,在太原會戰的高平地區,益子重雄和宣撫官兩個人進入前線陣地,招降國民政府軍中央軍第六挺進縱隊和第二十七軍一部官兵3000多人。日軍稱他“勇敢”、“極富智謀”、“剛膽”。
1942年5月,日本華北方面侵略軍第一軍為了消滅在山西省東南部山部的八路軍,對山西南部、河北西南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C號作戰(晉冀豫邊區作戰)。此前,即使日軍著手攻擊,八路軍也能夠巧妙地回避、隱藏物資、轉移到安全地帶,通過這樣的周旋,八路軍的勢力發展壯大起來了。
日軍認識到當下的作戰方法收效甚微,因此要求各部隊在戰法上加以更新,實行特種作戰。為此,日軍第36師團(雪兵團),組成了兩支特別挺進隊,分別由223聯隊的中隊長益子重雄中尉和224聯隊的中隊長大川桃吉中尉率領。這兩支日軍中隊全部化裝,穿上了八路軍的服裝,在其大部隊發起作戰之前,利用夜間從我軍警戒薄弱的地方,偷偷進入了抗日根據地,以偵察報告八路軍總部首腦所在地、軍需所在、刺殺八路軍首腦和攪亂八路軍中樞指揮機關等活動為目的。
在此特別要說的是益子挺進隊的事情,因為益子挺進隊給八路軍帶來了重大損失。
益子挺進隊的編成是第36師團(雪兵團)步兵第223聯隊的第九中隊。益子挺進隊下分3個小隊:即佐佐木(后被我軍殲滅)任隊長的第一小隊,豬股(后被我軍殲滅)任隊長的第二小隊,大和屋任隊長的第三小隊。包括益子重雄中隊長在內的4名指揮官和102名士兵,另有雨宮憲兵曹長率領的18名漢奸特務和翻譯,全隊總人數為124人。配備了重機槍、重擲彈筒和小型無線通信機等精良武器。
隊員每人印發八路軍首腦的照片、簡歷和八路軍兵力部署圖、假印信、假路條。并對整個行動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身穿便衣,面涂褐色,偽裝成我黨軍政人員。自帶數日糧秣和雨衣行囊,甚至腳穿草鞋,背大背包,不走大路,不生火做飯,不宿村莊客棧,或分散潛伏于大路兩側的麥地、窯洞、山谷內竊聽我軍電話,或捕捉我軍單行人員,或用小型電臺偵察報告我軍動向……行進途中得知鄧小平在太岳,又在“鄧小平”的照片下特地注明“在太岳”3個字。
益子挺進隊一般夜間由漢奸向導領路,對照非常詳細的軍用地圖行軍,向各目的地接近,并在較隱蔽的山溝內宿營、吃干糧。如要行動,夜前就開始整理好隊伍上路,通過電臺得知大部隊開始“掃蕩”的時間及行進路線。當接到行動的命令后,開始混進村莊附近,進行突然襲擊并乘機殺人、抓人、搶走文件、放火與進行急襲、發射信號彈、燃燒發煙劑、展開日本旗、高聲喊話,造成抗日部隊指揮機關附近的混亂,以達到其目的完成任務。
益子挺進隊的行進編隊順序是:由漢奸向導領路、其后是孫特務工作隊員、張翻譯、先遣隊雨宮曹長、益子中隊長、八天狗四天王(特別戰斗員)、第一小隊長佐佐木少尉、第一新選組(特別戰斗隊員)、第一小隊、特務工作隊(雨宮曹長以下的約30名情報諜報人員)、無線分隊、負擔物資運送的苦力、第二小隊、第二新選組(特別戰斗隊)、護衛豬股中尉、特別工作員。
裝扮成八路軍的益子挺進隊,先于主力作戰的前3天,即于1942年5月21日乘夜色離開遼縣,先行潛入了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其實在后來公開的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部1941年1月制成的地圖表明,當時的日軍已經大約掌握了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
第二天,他們排除了少量的抗日武裝,占領了能夠瞭望的高2100米的高地。此時,八路軍已經偵知了日軍的作戰意圖,便頻繁地變換駐地和行進路線,益子挺進隊就通過無線電和日軍指揮部聯絡、逐次接收最新情報,實施作戰。
22日,太陽落山后,益子挺進隊開始進行作戰準備,夜里突襲了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武軍寺。結果撲空,一無所獲。
左權遇難
為了搜索尋求八路軍首腦機關,益子挺進隊向北行進,23日到達位于遼縣東南25公里的“薩拉西山”。這一帶的八路軍攻擊了益子挺進隊,白天雜著部分刺刀戰的激烈戰斗持續了一整天。在南治地區,益子挺進隊俘虜了20多名八路軍戰士。
益子挺進隊乘著夜色強行突破了八路軍的警戒線,向八路軍可能轉移的郭家峪地區前進,當時八路軍總部人員開始分散撤離。此時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后勤部長楊立三等率眾多人員(包括八路軍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干部學校、新華日報社等主要機關)分三部分撤離。
24日早上,在山西遼縣麻田鎮郭家峪地區附近,益子挺進隊遭遇從南向北突圍的彭德懷和左權率領的第一縱隊,雙方發生激烈戰斗。八路軍一路撤退,益子挺進隊一直在后面追擊。
5月25日,經過激戰,彭德懷負傷,在麻田鎮北艾鋪村附近十字嶺,殿后的左權身中炮彈陣亡(八路軍未能攜帶左權將軍的遺體突圍,在公開的日本防衛廳史料“益子中尉戰斗經過之概要”里,公開了被認為是左權遺體的照片,照片中遺體已經變黑,看上去好像已經陣亡多天)。為紀念左權將軍,后中共中央將遼縣改稱為左權縣。
十字嶺戰斗之后,益子挺進隊繼續追擊突圍撤退的八路軍首腦機關部隊。5月30日,在遼縣東20公里的天門村(拐兒鎮東4公里)附近,益子挺進隊襲擊打散了撤退轉移的八路軍,俘虜了許多八路軍人員。
在長達10天的突襲、追擊作戰中,日方公布:益子挺進隊傷2人;打死八路軍人員293名,俘虜165名。給八路軍造成重大損失。
在之后的南部太行作戰中,在山西涉縣的則界村附近,益子挺進隊和國民黨軍第二十七軍作戰,益子挺進隊參戰者85名,傷亡37名(其中陣亡2名指揮官、15名士兵)。
追殺元兇
左權犧牲后,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找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歐致富談話,命令他務必干掉日軍益子挺進隊。“前總”(八路軍前方總司令部)情報處處長滕代遠、副處長項本立,也電令太行各軍區,設法刺探益子挺進隊的情報。
接受任務后,歐致富在八路軍特務團精心挑選了一批隊員,安排特務團參謀處參謀劉滿河負責訓練,伺機行動。
1942年臘月,潛伏在平順的太南辦事處特工李庚鑫、弟敏學通過在潞安特務機關做飯的內線得知:春節前后,益子挺進隊有一個小隊30多人要去祁縣聚會。太行第四軍分區情報主任李新農迅速將此情報,通報給祁縣轄區的太行第三軍分區情報處主任王毓淮。王毓淮非常高興,迅速向“前總”情報處一科科長林一(滕代遠夫人)作了匯報,請求“前總”情報處聯絡祁縣城的內線,摸清益子挺進隊聚會的具體時間、地點。得此情報,林一也十分興奮,為左權報仇一直是她的心愿,益子挺進隊在十字嶺實施“斬首行動”時,她和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藏在一個山洞里3天3夜沒吃沒喝,差點餓死。
為確保萬一,林一馬不停蹄趕往祁縣,親自召見祁縣地下特工劉秀峰。劉秀峰,山西省榆社縣人,時任祁縣抗日政府縣長兼獨立營營長,也是中共潛伏在祁縣的紅色特工。
當時正值祁縣環境最惡劣的時候,日軍的“三光政策”使抗日根據地進一步縮小,很多干部群眾產生畏懼,祁縣黨政軍機關不得不離開祁縣潛伏到榆社境內。抗日陣營內的一些膽小動搖分子逃跑或叛變投敵,前任縣長任廷衡、獨立營營長汪光謙、公安局局長李發奎、交通局局長李鳴三等先后投敵,祁縣地下工作更加險惡。那時,太行三專署專員武光湯奉“前總”命令宣布派劉秀峰潛伏祁縣時,劉秀峰才29歲。
林一把太行第三、第四軍分區情報處得知的情報與劉秀峰交了底,囑咐他發動潛伏在祁縣的特工完成三項任務:一是摸清益子挺進隊那個小隊在祁縣聚會的時間和地點;二是設法將執行任務的“前總”特務團成員安全帶進祁縣城;三是“前總”特務團成員進城不帶武器,武器由祁縣地下黨準備,以匕首為主。之后,林一把特務團團長歐致富精心挑選的31名暗殺隊員的照片交給劉秀峰,囑咐他“見機行事”。
接受任務后,劉秀峰迅速通過潛伏在祁縣維持會的關系偵知,益子挺進隊某小隊在祁縣聚會的時間是大年三十;又通過潛伏在祁縣商會的關系打聽到,該小隊聚餐的地點是大德興飯莊。緊接著,潛伏祁縣的紅色特工利用各自的關系,為潛入祁縣執行暗殺任務的“前總”特務團成員辦好了“良民證”。臘月二十八和二十九,具體執行這次任務的“前總”特務團參謀處參謀劉滿河和他的30名隊員分期分批混入祁縣城。
機會終于來了。
1942年大年三十晚上,劉滿河他們三三兩兩進入大德興飯莊,他們有的化裝成飯莊跑堂前后忙活,有的化裝成朋友異地重逢,有的化裝成商人洽談生意,分別布置在益子挺進隊的周圍。晚上10時,劉滿河以甩杯為號。此時,益子挺進隊的特務們一個個酒足飯飽,喝得酩酊大醉,毫無戒備。他們怎么也想不到事情會這么快發生,更沒有想到,他們的對手竟敢來到日軍的老窩,找上門來和他們算賬。清醒過來的日軍開始反抗,桌子、椅子、盤子……凡是能拿到手的東西都成了他們反抗的武器,整個飯店敵我打成一團,一片狼藉。
我軍戰士機智勇敢,個個均是挑選出來的武林高手,身手不凡。不到一袋煙的工夫,益子挺進隊一個小隊的日本特務已被全部殺死,頭顱也全部被割下裝入口袋,任務已經完成,劉滿河馬上下達撤退命令。時隔一日,長治城、祁縣城、太原城等地分別掛出日軍益子挺進隊隊員的人頭。
八路軍在祁縣暗殺益子挺進隊一個小隊的隊員后,引起益子挺進隊其他隊員的恐慌。為避免八路軍繼續追殺益子挺進隊的隊員,日軍第1軍司令官巖松義雄經請示華北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同意后,下令解散了益子挺進隊,將剩下的益子挺進隊隊員分散到日軍各軍團,而隊長益子重雄則提升到駐長治的第36師團(雪兵團)擔任軍事參謀,不再直接指揮部隊。
90多歲的町長
隨著太平洋戰局的惡化,日本陸軍第36師團被匆忙投入南方戰線。1943年10月接到命令離開山西向南方移動,同年11月5日改編為海洋編制師團,移師新幾內亞并編入第2軍。從上海出發經印度尼西亞的哈馬黑拉島,最后在新幾內亞西部的薩爾米島地區登陸。司令部設置于薩爾米,在當地負責整備防御美軍登陸的防御體制。
“二戰”結束后,益子重雄中尉以師團參謀的身份從西部新幾內亞回到日本。回日本后,益子重雄先后任會社社長、栃木縣那須郡那須町議員和町長(1982—1994)之職,他先后擔任了12年的町長職務。
在一次講演后,有人問他:“町長退職后想做何事情?”他回答:“戰爭使我失去了173名部下,我要去參拜他們的墓,現在已經參拜了87個人的墓,剩下86個人的墓可以說是像諸國漫游,也是我人生最后的大事,完成了此件事我就可以死去了。”他在中國的戰場上共計“損失”了173名部下,其中87人“白骨歸鄉”,但還有86人的尸骨都扔在了中國。
益子重雄在中國擔任侵華日軍中的最高位置就是223聯隊第3中隊的中隊長(連長)和益子挺進隊的隊長。這173名部下,應該有不少屬于益子挺進隊。益子重雄擔任益子挺進隊隊長之前只是中尉,其突襲八路軍總部的特務活動受到日本第1軍司令官的嘉獎,被授予金鵄勛章。
有中國記者通過日本《裝扮八路的益子挺進隊》一文作者想見一下益子重雄,問問當時戰爭的情景,得到的回答是:“因本人已是高齡,不想再回憶那戰爭的事情。”他不想回憶那戰爭的事情,一定也不想再參加戰爭,更不想使自己的子孫再參加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