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用買房頭款辦婚禮
美國人結婚較少攀比,不在乎是否門當戶對,也沒有一定要買房的概念。但是對于大多數美國新人來說,光有愛情還是不夠,還需要對婚禮加以量化。
據統計,自1990年以來,美國每年舉行的婚禮次數從116萬場增加到2012年的240萬場,平均消費由1.5萬美元提高至2.78萬美元。美國家庭平均年收入是5萬美元,因此婚禮的平均花費約為年收入一半。如果要計算置辦新房、購買鉆戒、外地度蜜月的費用,總額更加龐大。當然不同地方的費用也不一樣,如紐約曼哈頓地區婚禮費用最高,平均為65824美元,排名第二十位的底特律婚禮費用為27017美元。
也有美國人對婚禮花這么多錢認為不值,一場婚禮的花費可以買一輛汽車,可以夠買一幢房子的頭款,為啥不把錢花在實實在在的事上。一些年輕人另辟蹊徑,只要內涵,不求形式。因此,在拉斯維加斯,常有新人開車來到市政廳,在窗口領證,再經牧師簡單主持便結為夫妻,開支不過200美元。
日本:昂貴的“披露宴”
多數日本人確實不認為結婚和房子之間存在必然聯系。包括蜜月旅行在內,日本新人結婚的整體消費平均為433萬日元,其中198萬日元來自家長和親朋好友的“贊助”。很多新人寧可以后“拮據”,也要辦個體面的婚禮。
日本人舉行婚禮有兩種:一種是在神社舉行傳統的日式儀式;另一種是在教堂或租用的大廳舉行西式儀式,同時大部分日本人沒有拍婚紗照的習慣。所以,以上兩種儀式的最大消費都在于“披露宴”——招待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觀賞儀式然后共同進餐。
據日本一家婚慶雜志對7400位新人的調查,日本新人辦婚禮和婚宴的平均費用是331萬日元,結婚戒指的平均消費是22萬日元,結婚禮服43萬日元。“披露宴”的客人人數平均為74人。現在由于經濟不景氣,個別地方政府將自己的政府辦公樓大廳租給新人舉行結婚儀式,這樣又能為新人省錢,又能給政府開源。
埃及:“一夫多妻”成本高
買房是埃及人結婚路上的主要障礙,按照目前的平均價格,開羅一套婚房大約需要50萬埃鎊(1美元約合5.5埃鎊)以上,這對月薪平均在1000埃鎊左右的大學畢業生而言是個天文數字。
根據埃及人結婚的傳統,男方在結婚之前要給女方彩禮,禮金數額一般在1.5萬至2萬埃鎊,供女方購買新房的家具電器等。除此之外,新郎在婚前還要給新娘買一份結婚禮物,埃及人稱這種結婚禮物叫作沙巴卡。沙巴卡一般是金飾品,供新郎在婚禮上給新娘佩戴。沙巴卡的價錢根據男方家庭經濟情況決定,從3000埃鎊的金戒指到五六萬埃鎊的全套金飾品和鉆石戒指不等。舉辦婚禮也是結婚一大開支,包括賓館場地租用、婚紗購買或者租賃、聘請樂隊和攝像、請證婚人等,花費在1萬埃鎊左右,要是邀請親朋好友出席酒店的自助餐,則開銷更大。
盡管伊斯蘭教允許穆斯林男子可以娶四個妻子,但伊斯蘭教同時規定,男子如果娶了四個妻子,必須對每一位妻子都負有同樣的責任,給予每一位妻子同樣的地位和經濟支持。因此在感情和經濟雙重壓力下,一夫多妻的情況實際上在埃及很少見。
英國:被迫推遲的婚禮
由英國理財網站VoucherCodesPro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如今的英國情侶往往要在訂婚三年后才舉行正式的婚禮,這與十年前情侶訂婚后僅11月便舉行婚禮的情況大相徑庭。主要原因是:如今一場婚禮的開銷已從9500英鎊飆升至19700英鎊,包括訂婚儀式、單身派對、禮服、戒指、場地租賃和蜜月旅行。成本大漲直接導致許多情侶不得不延長婚期,為正式的婚禮儲蓄足夠的資金。
同時,節儉已經成為一種被逼出來的美德。英國樂購超市推出了訂婚和結婚兩款戒指,其價格都僅僅為15英鎊(約合人民幣159元)。其中訂婚戒指由銀戒指鍍金而成,鑲嵌在戒指上的則是被稱作“氧化鋯”的石頭,結婚戒指重0.55克(1元的硬幣重約6克),由9k金(24k常被認為是純金)做成。雖然人們質疑這類婚戒粗制濫造,但超市方似乎并不擔心銷量。
俄羅斯: 貧富有別,奢儉由人
據來自莫斯科婚姻登記管理處的統計資料顯示,莫斯科平均每天有300對新人結婚。俄羅斯的冬天漫長又寒冷,因此俄羅斯人喜歡在夏天或者秋天結婚,而且偏好把婚禮安排在周五或周六。俄羅斯的婚姻登記處裝修考究、環境優雅。一些被稱為“婚禮宮”的婚姻登記處宛如宮殿般富麗堂皇,新人在樂隊的伴奏下簽字、宣誓,再喝上一杯香檳慶祝自己成為合法夫妻。
俄羅斯貧富差距很大,因此婚禮花費也因人而異。一般婚禮的花費從12萬盧布(一美元約合30盧布)到50萬盧布不等。12萬盧布的婚禮能提供的服務包括在咖啡館里舉辦婚宴、用氣球裝飾的婚宴大廳、用假花裝飾的婚車、攝影和攝像、婚禮司儀。50萬盧布的婚禮要奢侈得多,包括在一流飯店舉辦婚宴,用鮮花、綢緞等布置婚宴大廳,鮮花、彩帶裝飾的婚車、明星主持和現場歌舞表演、放煙火等。
德國:精打細算的“風風光光”
德國人很重視婚禮,每個人都希望把婚禮辦得“風風光光”。但德國人又是一個精打細算的民族,他們的婚禮通常是熱烈、高雅而簡約。
德國人在結婚的半年甚至一年前就開始籌辦婚禮,包括選購婚紗、婚戒,預訂富有浪漫色彩的婚禮場地,拍婚紗照,向親朋好友發送邀請函等。婚禮的花費主要有:在當地市政廳民政處登記結婚100歐,教堂舉行婚禮的場地費和主持人費300歐,80人參加婚禮的餐費3200歐(平均每人40歐),婚禮照相800歐,婚禮蛋糕200歐,兩個人的結婚戒指1500歐,男方結婚禮服500歐,女方婚紗1000歐,布置婚車及現場鮮花400歐。加上諸如女方做頭發、印制邀請函等費用,大約總支出為10000歐。
在德國還有一個習慣,主人要支付從外地請來親友的全部食宿費用,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然被邀請的客人也要隨“份子”,或贈送禮物。德國人贈送新婚夫婦禮物一般由新人自己提出,新人會在婚禮前數月找一家自己喜歡的百貨商場挑選結婚所需用品,然后擬好清單,注明價格發給親友,方便用來贈送。
根據德國結婚網上的數據,德國人結婚的平均費用為5300歐元,有80%的人在婚禮上的開銷為4000~7000歐元。德國人并不追求婚禮的豪華,更重視形式特殊、別致。很多人喜歡在海邊或者戶外草坪舉行婚禮,以優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不用太多額外裝飾,也無須重金邀請專業樂隊出場,多數家庭邀請親朋好友展示才藝,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