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情感,磅礴的氣勢成為中外演講史上的經典。其中,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增添了它無窮的魅力。文章運用了比喻、排比和反復等多種修辭手法,使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使得文章文情并茂,語言流暢、優雅而富有韻味。
一、巧用排比,氣勢磅礴,激情飛揚
這篇文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運用排比來表達自己豐富的思想內涵,從而使表達的內容波瀾起伏、氣勢雄偉,同時在表現形式上,顯得和諧優美,具有很強的韻律感。
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一口氣用了五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以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凸顯了為自由、民主、平等而戰的重要性。在談到“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時,馬丁·路德·金用了一連串氣勢磅礴的排比句,表達了黑人為爭取自由、平等權利的堅定決心。從氣勢上看,有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感覺,更容易感染聽眾并激起他們的共鳴。在闡述作者的夢想時,一連用了多個“我夢想有一天”,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美國黑人獲得自由、民主和平等權利后的美妙藍圖,充分展示了作者對斗爭勝利后的美好前景的憧憬。
總之,本文多處運用排比手法,使文章具有排山倒海之勢,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不卑不亢的斗爭精神,不愧為演講辭中的經典之作。
二、妙用比喻,生動形象,文采飛揚
這篇文章同時運用大量的精彩的比喻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黑人對平等、自由的渴望,從而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形象化,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文章開頭部分談到《解放黑奴宣言》時,用一個精彩的比喻“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這里用“燈塔的光芒”“歡樂的黎明”來比喻林肯總統簽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不義之火”來比喻摧殘壓迫黑奴的勢力,用“漫漫長夜”來比喻黑人長期遭受壓迫的悲慘命運。這些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解放黑奴宣言》給黑人帶來的希望。
再如文章談到目前黑人的生活現狀: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和“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來比喻黑人的悲慘處境,其中用“物質充裕的海洋”極言整個國家特別是白人的物質生活富裕;用“貧困的孤島”來反襯生活在這個富裕國家中的黑人的貧困與無助;用“空頭支票”來比喻政府許諾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用“深谷”和“流沙”來表達對種族歧視的深切痛恨;用“光明大道”和“磐石”來表達對自由平等的強烈渴望。在這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中,作者盡情地揮灑著復雜飽滿的情感。
總之,本文比喻手法精妙恰當的運用,不僅使文章文采斐然,而且使說理生動而深刻,增加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三、巧用反復,強化觀點,突出情感
這篇文章多處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如文章第2自然段中“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并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里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之于眾。”“一百年后的今天”這個時間狀語4次反復,起到強調作用,《解放黑奴宣言》簽署一百年后,黑人人權狀況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每況愈下,強調了種族歧視的歷史痼疾依然未得根除的現狀,有利于激發聽眾的反思。
總之,本文反復手法的巧妙運用,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效果,加強了感染力,讓我們感受到演講者內心涌動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