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可以直播審判全程,自媒體可以扯開嗓子賣廣告,網友可以幫明星上頭條……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媒介可以為你做什么。媒介正在變得難以定義、難以捉摸。
門戶變革
在技術驅動力的裹挾之下,媒介形式的更迭輪番來襲,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一路而下。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媒體碎片化,催動著新媒介不斷裂變與融合,“新媒體”一再淪為“舊媒體”。即便是網絡媒體,從門戶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媒體,僅入口就早已多樣化、碎片化。
從門戶全盛時期,到現在的微博、微信、APP等各種移動客戶端混雜而生,信息單向度傳播的模式徹底被改變,老式門戶網站“滿足大眾一切資訊需求”的使命幾近被終結。
近日,多家在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公布了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這其中不乏傳統門戶網站所屬公司,數據顯示,新浪、網易、騰訊、鳳凰、搜狐五家公司收入都維持了增長,如果仔細探究不難發現,這業績增長的份額,越來越多是被游戲、社交網絡等方面的收入所占據,門戶廣告的份額逐漸式微。
只是大家還習慣于將這幾家公司慣稱為——門戶網站,其實他們都在不同程度地偏離著“門戶”的軸心。
不知什么時候,我們的生活變成這樣:早上一睜開眼睛先拿起手機,在地鐵上掏出手機,一邊看電視一邊刷手機……移動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上的新鮮資訊足以令你應接不暇,端坐在電腦前瀏覽門戶網站的經歷日漸稀疏。

勢在必變
在傳統門戶時代的褪去過程中,新浪的身份顯得有點特殊。既是門戶全盛時期的典型代表,同時又是新浪微博在2009年開啟了中國的微博元年,接下來就是社交網絡時代的撲面而來。
其實,在國外,社交網絡的大面積興起要更早一些。經過幾年的發展,2012年5月Facebook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今年11月7日,Twitter在紐交所掛牌上市。Facebook上市后,股價曾一度并不盡如人意;Twitter還沒有實現盈利,就爭著上市……伴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上市疑云,人們更愿意透視他們各自背后的商業模式,如何將人氣兌現,真正收獲社交紅利?
數字媒體的盈利與變革是注定互相纏繞的兩個話題,媒介形式的改變好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懸而未決都更讓國人聚焦于新浪,前有新浪門戶,后有新浪微博,在媒介巨變的潮流之中,置身于風口浪尖的新浪又該如何應對?
在11月初新浪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得益于門戶變革以及微博商業化進展,新浪第三季度整體收入同比增長了22%,至1.846億美元,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6%,單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25%,達到5340萬美元。這些數字釋放出的信號是:新浪微博業務已經接近盈虧平衡線,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盈利。
漂亮的財報數字與新浪一直以來的自我變革不無關系。
媒體泛化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在網民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網民性質也在改變,由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了媒體內容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他們對于新聞資訊和各類信息的辨別力和判斷力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網民已經能夠游刃有余地運用各類網絡應用,改變著自身的生活方式。今天的網民,已經成長為睿智用戶。
面對睿智用戶,門戶是不是過時了?各種新興媒體此起彼伏,新浪又怎么看自己呢?
15年來,新浪從未停止改變,從最初的體育論壇,到新聞頻道,到綜合網站,到門戶,到多終端的主流+社會化媒體,隨著新浪自身媒介形式的變化,數字營銷的模式也在不斷變化。
2012年新浪推出雙平臺多終端戰略,建立相輔相成的價值。2013年再一次自我突破,全面升級營銷平臺,滿足企業個性化營銷,整合優質資源之后,新浪將打破傳統與互聯網媒體的界限,重新定義數字營銷新標準。在新浪首席運營官兼聯席總裁杜紅看來,通過新浪升級后的媒體平臺,企業可以和睿智用戶建立多元的聯系。
“門戶在新浪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但在兩年前新浪已經進入雙平臺多終端時期。新浪已不再是一家門戶網站,而門戶是新浪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的一種媒體形式。從現在到未來,新浪還會始終致力于以媒體為核心,打造和不斷完善數字媒體平臺,更加立體、豐富、開放。”杜紅介紹道。
立體、豐富相對更好理解一些,那么,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杜紅這樣理解:“是完整和健康的生態系統。新浪媒體平臺所建構的生態系統,就是幫助平臺上的各方高效地實現媒體價值和商業價值,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系統及時了解用戶的偏好度和熱點趨勢,同時通過平臺的商業系統分享廣告和電子商務帶來的商業利益。我們希望在新浪的數字媒體平臺上沒有難做的媒體,每一個個體都可能是媒體形態中的組成部分,不同的媒體有展現的機會,媒體的概念在不斷寬泛,用戶需要的就是媒體,有時企業也是一個媒體。”
“新浪還不完美,未來的新浪數字化媒體世界,還在不斷進行探索變革的路上。”

【相關鏈接】
新浪之“新”
·因為睿智用戶即時的多元需要,新浪變得更迅速
今天的新浪變得更迅速,2012年臺灣大選,新浪推出了新浪網、微博和移動全終端選情同步播報,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地了解新進展。與臺灣中天、東森等四大電視臺合作,當天獲得底層選票、統計數據,是中國大陸提供最快選票結果的媒體。
·因為睿智用戶溝通的需要,新浪變得更近了
今天在新浪和微博上溝通變得更近了,通過微博話題,電視臺節目組和參加節目的明星可以作為話題的主持人,迅速拉近了與用戶之間的溝通,7月12日晚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首播和《快樂男聲》20強誕生同時開播,瞬間成為當晚微博大熱,3小時內吸引了過千萬的微博用戶參與討論。
·因為睿智用戶視角不同,新浪變得更多元了
今年夏天很熱,不只是綜藝節目,天氣也很熱。6月底的一天,新浪無錫地方站的編輯在微博上看到一組圖片,是當地一名環衛工人由于天氣炎熱拾起并飲用游客丟棄的礦泉水,并對此事進行報道,隨即引發網絡上“我為環衛工人送瓶水”的熱議話題。新浪的媒體視角正變得更身邊、更真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