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經》:美聯儲考慮縮減QE的打算令非美貨幣和黃金大跌,近期伯南克又放出鴿派言論安撫市場,令國際市場行情劇烈震蕩。您怎么看待眼下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
魯政委:凡是執行了量化寬松和貨幣貶值,尤其是貨幣貶值幅度足夠大的經濟體都贏得了不錯的恢復。正是符合這一條件,所以這輪復蘇最健康也最穩健的或許就是美國。美國GDP增速在2010年恢復到了2%左右,此后大致穩定在這一線。美國的一些研究認為,2%左右的增長速度基本符合未來一段時間的正常經濟水平,這也是美國失業率能夠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得益于安倍去年末開始推出的大規模量寬政策,日元匯率大幅貶值,日本在2013年初體現出了強勁的經濟復蘇。日本民眾“連續十年不漲價”的通脹預期已經被改變,這是日本刺激經濟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
《錢經》:美國長期復蘇開始的話,美元資產能否達到很好的避險效果?全球范圍還有哪些地方對資金是安全的?
魯政委:即使在蕭條時期,美國也一直都是全球的避險地。美國有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全球最好,同時產品也是多樣的。在經濟增長時有適合投資的標的,比如非常多的股票、REITs、眾多資產證券化產品等;同樣在經濟衰退時也有足夠多可以選擇的資產,比如種類繁多的債券。在經濟危機沖擊后,美國的公司不但沒傷元氣,反而表現出了非常強勁的基本面。新興經濟體會從以前資金追逐的對象變成資金逃出的地方。未來將是資本從新興經濟體流向發達經濟體的一種轉變,其中的發達經濟體主要就是指美國。
《錢經》:國內可能發生的通縮或許會帶來短期陣痛,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投資者短期要把錢留在手里,之后再博取高收益?您怎么看?
魯政委:重點看目前政策的結果。在我看來,由于目前的政策都沒有重點去解決企業的需求、致力于通過需求增加去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因而未來通縮的風險在上升。如果發生通縮,做好的選擇是現金為王。持有現金保留了投資的選擇權,可以在資產價格見底時再進場。當然,作為現金的最佳替代物,銀行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當政策最終轉向修正偏高的人民幣匯率,對內就會產生通脹壓力,同時對外人民幣貶值,這樣既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又可以穩定就業,此時顯然要毫不猶豫進入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