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1
又見紫荊紅
□藍 雁
我的生日,在陽春三月,每到這時,院子里的紫荊花便開得最為茂盛。滿樹嫣紅,像一抹紅云落在了樹梢,流光溢彩處,那一簇簇的花枝,像一枝枝綴滿紫珠的玉釵,灼灼其華;又似無數的紫色蝶兒,密密匝匝地簇聚在枝條上,那紛繁富麗的景象,確實溫暖了剛剛跋涉過嚴冬的心。
院子里除了面如芙蓉的它,還有一叢半綠的修竹,像是才從夢中蘇醒的樣子,和幾株喬本繡球,新綻的嫩葉,追逐著陽光,在柔風中玩弄著自己的疏影。但此時最撩人心弦的還是流光溢彩的紫荊,陽光里,它釋放出自己所有的生命豪情,幻化成片片姹紫嫣紅,將褐色老桿、虬曲的新枝,裝點成串串紫鈴,搖響在風中,與春嬉戲;又似只只幼蝶,鼓動雙翼,振顫枝頭,叫嗡嗡的群蜂,為美而傾倒,為春而叫絕,令無奈的修竹、繡球唉嗟嫉嘆,讓心屬于自然的我收到了有關生命最美艷、最珍貴的賀禮。
黃昏時,我再次踱步于它的身前,便驚異于滿地殘紅零落如雨的景象,不禁有些凄然。掬一捧落花在掌中,低吟:“無奈朝為寒雨晚來風。”頗解人意的小女兒已飛跑著拿來一個袋兒,用小手捧起落花,裝進袋里,丈夫微笑著走來,對女兒說:“曬干后,給你做個香枕,舒服極了!”也來給女兒幫忙。裝著,裝著,他突然將一大捧殘紅,向我頭上撒來,我真是如沐花雨,只聽得女兒脆叫:“媽媽變成新娘啦!媽媽變成新娘啦!”一生氣,我捧起一把落紅朝他劈面撒去,看著他“沾花惹草”的狼狽樣,我開心得咯咯大笑。
落紅本有傷春意,只是花海漾春潮。那滿園笑聲,震落的一場花雨,滌蕩了我心靈的陰霾。漫天飛舞的殘紅喲,為我編織了一個夢幻般的溫情故事,就像-束陽光照亮了心靈的角隅。我想換個角度審視生命,審視你的價值。于是,仰視你的容顏,依然豐姿綽綽,夕陽的余暉絢麗如煙霞,仿佛整個小院都被籠上了紫紅煙靄,風中傳送著紫鈴脆響、玉蝶顫翼時飄溢的芬芳……
美麗的紫荊紅喲,我的生命之樹,你令我在生命的驛站,悟出了生命的意義:生命不應為歲月流逝而悲哀;不應為滿腹愁腸而郁郁;不應為失寵于際遇而嫉嘆,完美的生命應如盛開的紫荊釋放出自己的所有能量,讓青春絢麗,即使隕落了,但我們只要換個角度審視生命,就會有溫晴的陽光永駐心靈的深處。
(選自《散文世界》2011年第1期,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章第一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
2.文章題為“又見紫荊紅”,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中還要寫修竹和繡球?
答:
3.閱讀本文后你受到哪些人生的啟示?
答:
選文2
莽原上那棵挺立的野蘋果樹
□王 飆
那拉提草原已經是我新疆之旅中,留在我心靈世界里的一道美如童話般的令人沉醉的風景線。直到今天,我依然還能感受到那牧場上白云般羊群的游移,感受到那碧空下遠山的蒼郁,感受到那陽光里溪流靈動的詩意,特別是那棵進入了我視野里的野蘋果樹。在廣袤莽原上的草海花波之中,亭然獨立,卓爾不群,如風中搖曳的一首綠色之歌,常常還在我的心底泛起迷人的旋律……
那天上午,我們告別了仙境一般秀美飄逸的鞏乃斯河谷,驅車來到一片空曠的草原上。天高地遠,滿目青綠;五彩的小花,恣意地在陽光下綻放它們的嬌妍;可愛的百靈,隱匿在草叢中忘情地舒展著它們的歌喉。就在大家凝神拍照的時候,我卻被草原上一棵獨自生長著的野蘋果樹吸引了過去。它雖然算不得高大,但是,在這碧草連天的莽原上,它無疑就是一面拔地而起、挺身聳立的旗幟了。空曠之中,它是那么的惹眼,也是那么的美麗,更顯得那么的挺拔……
我問司機寧師傅:“這廣闊的草原上怎么只長這么一棵野蘋果樹呢?”寧師傅說:“不要看這里夏天的時候生機勃勃,一片蔥郁。但是,你卻不知道這里的冬季非常寒冷,風雪大,冰期長,所有的樹木幾乎都是生長在山的陽坡背風的地方,而在這樣空曠的、北風可以任意肆虐的地帶,除了生長一歲一枯榮的野草之外,樹木很難熬過漫長的嚴冬。因此,這棵野蘋果樹能在此傲立于天地之間,不管怎么說,都應該算是一個奇跡了!”
寧師傅的話,讓我在對這棵野蘋果樹的美麗贊嘆之余,更增添了幾分敬意。撫摩著它粗糲的樹干,禁不住感慨萬端……
遙想當年,當它還是一顆種子被偶然拋置在這莽原上之后,春風便喚醒了它內在的成長欲望,春雨的滋潤,讓它破殼而出,它的苗芽向著太陽伸展開了枝葉,它的根系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里,并且,像一個貪吃的孩子,拼命地吸吮著大地之母的乳汁,以獲得向上生長的養分和能量。因為它知道自己不是一棵草,不必在乎草的妒意,它要像一棵樹一樣仰望天空和俯視大地,它要像一棵樹一樣展示自己生命的風采和偉岸,它要像一棵樹一樣成就自己的未來和輝煌……
然而,酷寒的冬天降臨了,風雪壓向大地,淹沒了枯草,唯有那棵扛著疏枝的野蘋果樹,依然瑟瑟抖抖地頑強不屈地站立在白茫茫的雪原上。寒潮企圖阻斷它的血脈,狂風企圖撕碎它的軀體;盡管它已被折磨得枝殘柯斷,但是,它依然挺立著,因為它知道自己不是只有三個季節的草,它要用年輪來記錄自己不斷自我超越的歷程,因為它有花的夢想、果的渴望,它不能像其他樹苗一樣死去,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它有自己的命運,有自己的使命,它絕不能像其他樹苗一樣倒下去……
難挨的寒冬終于過去,春日的陽光又一次照臨大地。盡管累累的傷痕還痛徹靈魂,但是,它已經開始綻放著勝利者的微笑——它抽出了新枝,生命的激情在陽光里燃燒,浪漫的旋律在綠葉上彈奏,它像莽原上獨舞的精靈,一點點地在歲月里舒展開了自己的美麗……如今,在它經歷了一次次的生與死的考驗之后,已經有了自己花朵的芬芳,有了自己果實的馨香,它正以自己的年輪,記錄著享受生命的歡暢和幸福的樂章。盡管一個個的冬天還會到來,但是,它深深地懂得:經不起磨難和砥礪的生命,永遠都是一棵只有三個季節的樹苗,而不是曠野里的一道亭然而立、美妙絕倫的風景……
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了,但是,那拉提草原上的那棵野蘋果樹,依然像昨日一樣帶著我撫摩的溫度立在我的眼前,我依然還在思索著,到底是它的什么觸動了我的靈魂,讓我至今還無法忘懷呢?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2年第2期,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莽原上那棵挺立的野蘋果樹有怎樣的特點?
答:
2.作者為什么說那拉提草原是“一道美如童話般的令人沉醉的風景線”?
答:
3.本文第五、六自然段運用了哪一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答:
選文3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少華
迎著早晨的輕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許,早春的景色過于素淡了;可也正因為還沒有萬紫千紅的撩撥,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個假日,我出了城,徑自尋春去了。
“山帶去年雪,春來何處峰?”眼前,薊塞披沙,燕山負雪,可憑借什么去尋覓春天的第一雙足跡?嗯,春的影子么,該是綠的。如果找見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剛剛落腳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間小路,我只朝曠野走去。
微風挾著寒意,卷地而來。這大概是朔氣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遲”,低眉所見,盡是些隔冬的衰草;誰知有沒有一兩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見。穿疏林,過小橋,橋下流水無聲,慢吞吞的;仿佛剛才融沒了最后一片殘冰,那滿懷凝凍的遲疑,還沒散盡。我不禁責怪起自己來: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來之,則安之——走吧。
漸漸的,云霧中的燕山越來越清晰了。到了山腳下,有大石如臥,近前轉身坐定了,無意間,向著來路抬頭一望,怎么?小橋頭,疏林邊,那曠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綠!仔細看去,還含著幾分鵝黃——好嫩,好新鮮。可那曠地,分明是我才經過的,沒見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遲,正當我才上了小橋那陣兒,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兒飛落在林邊了?我猛地站起來,朝著那片草色奔去。
小橋下,流水依然遲遲的;林邊曠地,又在腳下了。仍舊是幾抔衰草,一帶疏林。莫不是春天怕這里寒肅,剛落腳,竟又攜著它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飛去了?
哦,這不正是“草色遙看近卻無”!
重又跑回山腳下,大石跟前;轉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邊,草色依稀,似乎比剛才又濃了些,也擴展了些。“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早春草色,為什么只可遙看呢?回想一路所見——是了,說是來尋春,卻只低眉順眼,眼界自然僅限于咫尺間了。“燕草如碧絲”,走三五步難見一兩芽,何況還有衰草雜陳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個個微綠的質點,那么,這十里平川,盡收眼底,那質點,也該不可勝數了。無數個微綠的質點,橫衍縱漫,就密了,草色也濃了——瞧那邊,好一抹新綠。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機淹沒了。
這一霎間,我似乎尋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連野游,都需要揚眉放眼,才能從無數點剛剛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無邊的春色。那么,對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爭的歷程中,總會有陰霾、霜雪;但是,盡管朔氣如磐,時間卻沒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臘月春意動”,這是詩意,也是萬古不滅的規律。而正當風雪彌天的時刻,誰能在胸懷深處尋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綠,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誰就會擁有一個芳草連天、艷陽滿地的內心世界。心里有一個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誰的內心的春光與大地上第一抹草色連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邁得再大些。這樣的步子,每一落地,都會鏗鏘作響;路旁的花蕾呢,也將應聲怒放。
“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其實,探尋春天的訊息,又何必憑借什么綠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遠望的高處,透過千里平川的輕煙淡藹,透過蒸騰著的青陽之氣,就會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著——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動。
無邊春色,已經從廣闊的地平線上奔涌而來。不過,絕不該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還待繼續探尋。它,正在前方等待著我。
(選自《韓少華散文選》,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說:“沒有萬紫千紅的撩撥,才更宜于散步,沉思。”請問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心境、追求?這句話與后文有什么聯系?
答:
2.“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作者由此引出了一個什么哲理?
答:
3.文中多處引用詩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