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反彈后,市場陷入了漫長震蕩。而憑借耀眼漲幅,醫藥板塊脫穎而出,并迎來了包括基金在內的眾多粉絲。近日,包括富國、信誠等8家公司陸續布局投資醫藥市場的產品,其驚人的一致性,令市場對醫藥行業充滿遐想。
本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嘉賓分別是富國醫療保健行業基金經理戴益強、華寶興業醫藥生物基金經理范紅兵、信誠醫藥分級基金經理吳雅楠、景順長城投資總監王鵬輝、浦銀安盛固定收益部總監薛錚和華泰柏瑞基金固定收益部研究員謝立。
醫藥投資在路上
《投資者報》:自2007年以來醫療板塊穿越牛熊持續跑贏大盤,從今年來看,醫藥行業更是跑贏大盤約30%,這使得現有醫藥主題行業基金均表現出色。醫藥板塊的行情是否已結束?
戴益強:遠沒有結束,未來在我國老齡化加速等綜合因素下,該板塊在A股市場中將有更突出表現,并成為未來確定性最高的行業之一。我們依然看好未來醫藥板塊在A股市場的表現。一方面,老齡化愈發嚴重,未來5~1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迅速上升,老齡化之下每人每年的醫療保健需求將上升;另一方面,城鎮化對醫療行業拉動明顯,醫保覆蓋率上升,導致支出需求增加。此外,伴隨我國人均收入的提升,民眾對保健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藥品支出已超過法國和德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醫療市場。據全球著名醫療咨詢機構IMS預測,2015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在國內市場,醫藥支出在GDP占比、財政支出占比提高,反映到A股市場,醫藥行業的占比將逐漸超過10%,目前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個人認為,它是未來確定性最高的行業之一。
根據Wind數據統計,無論最近一年、兩年、三年還是2000年以來,在申萬23個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的漲幅全部位居前三,同時自2008年以來,在過去21個季度中,基金有20個季度超配醫藥保健行業。
對于哪些行業容易出牛股?相比而言,生物制藥和化學藥品兩行業出牛股的概率較高,生物制藥主要看好血液制品、疫苗、生物發酵方法制品。這些藥品很專業,公司數量不多,要求挖掘深度。
范紅兵:下半年醫藥板塊應能獲得絕對收益。經濟結構調整下,市場焦點集中在成長性行業,如戰略性新興產業、醫藥行業等。目前,醫藥板塊市值在A股所有板塊中排第5,比醫藥市值大的都是銀行、地產、有色等傳統行業,但傳統行業未來3~5年內都難有高速增長,而成長性行業及相關公司還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從PEG來看,2013年A股醫藥板塊絕對估值和歷史水平相比并不是很高。
吳雅楠:截至7月9日,中證800制藥與生物科技指數今年以來漲幅為21.93%,同期滬深300和上證綜指分別下跌14.28%、13.38%。原因主要在于國家政策支持、醫藥消費升級和老齡化社會加速等多因素利好驅動。醫藥行業未來有望繼續走牛,背后最明顯的支撐因素就是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2033年將突破4億,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將不斷增長。
市場走勢主要受政策影響
《投資者報》:近期在高層表態“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上半年GDP增速7.6%的多重預期內因素作用下,股市迎來一輪繁衍。王鵬輝有何新判斷?
王鵬輝:未來市場走勢主要受政策的影響,我們在投資中一方面會盡量掌握主要政策的發展趨勢,包括限制產能過剩的改革,城鎮化如何進一步拉升內需和金融改革的推進力度等;另一方面仍堅持應該多關注企業的中報表現,并從中挖掘有業績支撐的績優個股,考慮長線布局。短期指數漲跌和輪動的頻率與幅度都不好把握,所以權益類投資仍需考慮均衡布局以及注重個股基本面的品種。
中長期堅定看好債市表現
《投資者報》:上半年公募資產整體縮水,但有24家公司規模提升。除華夏、上投等大公司外,也有一批中小型基金公司,如浦銀安盛,原因在哪兒?
薛錚:上半年浦銀安盛總資產凈值132.57億元,對比去年末,資產凈值增長77.83億元,躋身公募前三甲,資產凈值增長率142.19%,在全行業凈資產漲幅中排第二。近年來浦銀安盛資產管理規模一直在逐年穩步增長,2011年、2012年資產規模增長率為20.47%和134%,分別位列當年所有基金公司第三和第五。
其實,浦銀安盛的公募資產規模突飛猛進有跡可循,這主要源于旗下新基金的首發成績,精準的產品布局及績優老基金業績的持續高企。上半年,我們共新發包括股票和固定收益3只公募產品,首發規模均在同期新發同類基金中排名前列,其中浦銀安盛6個月債基首發規模為54.5億元,榮登5月份新發債基規模冠軍,這有效地保障了浦銀安盛規模的穩步前進。
此外,老基金出色的業績表現,也吸引了大批投資者駐足申購,尤其是以債券型基金為首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報告,浦銀安盛上半年債券主動投資能力在所有可比的6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
當前經濟增速同比緩慢回落,不及預期,通脹又處在溫和的偏低位置,這非常有利于債券市場的投資,我們中長期堅定看好債市表現。資金面方面,我們預計7月份應該緩解,市場將逐步回暖,有所好轉。
《投資者報》:謝立有什么新的債市判斷分享?
謝立:總體來看,宏觀背景有利債市。今年以來我國的出口和投資未能帶動經濟維持去年四季度的復蘇勢頭,政府對經濟的下行容忍度也有所提高,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運行疲弱的狀態仍將延續,物價將低位運行,通脹風險不顯著。在經歷前期流動性緊張導致的債市大幅調整后,債券投資迎來了良好的介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