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網絡給青少年良好道德的形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采取相應措施,以信息促德育,加強青少年的信息技術道德教育。
關鍵詞:信息技術;道德教育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得到了迅速普及,網絡在社會生活中已經變得不可缺少。然而,我們在享受網絡為工作、生活、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網絡給我們帶來的某些負面的、消極的道德影響,特別是影響著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面對網絡給青少年良好道德形成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粗暴地切斷青少年與互聯網的關系,而是要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強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識,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讓青少年在接受網絡科技知識的同時不在網絡世界中迷失方向。
學校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對學生加強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采取相應措施,以信息促德育,在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加強學生的信息技術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
一、完善硬件建設,為信息技術道德教育奠基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硬件建設我們責無旁貸。我們要促進學校建立微機室,建立校園局域網,并且與互聯網連接,籌建自己的網站信息平臺;設置有效的不良信息和不良網站過濾技術和病毒防護措施,安排專職電教管理人員,定期對所有計算機進行檢查、維護。
二、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地進行道德教育
我們要通過校本培訓、示范課和觀摩課、專題研討會、聽專家講座、外出學習考察等形式,提高思想意識和工作能力。通過訂閱《電腦愛好者》《中國電腦教育報》等有關報紙雜志,了解外界信息,掌握教育動態,參與信息交流,積極參與網絡道德教育的研討活動,適應道德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三、提供內容全面的校園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學習、娛樂
當前,很多學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了校園網,可是學生主動光顧的卻不多。究其原因:一是校園網呈現形式過于正規化、成人化。比如網頁分欄中只有學校概況、工作安排、教學科研等,確實缺少趣味性;二是校園網所有的內容都是由教師管理者發布的,校園網的內容發布脫離不了傳統的說教形式,缺少趣味性;三是沒有學生喜歡的各種游戲,尤其是健康新奇的游戲。所以,我們在建設校園網站時要扣緊思想道德的脈搏,多給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教師的機會,請他們暢談心聲,共同搭建一個師生息息相通的平臺。校園網走出冷清的出路在于想學生之所想,吸引他們真正融入和參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認為校園網可以充實以下內容:
1.網上書店: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網上課外讀物,可以包括科普類、健康類、童話類、常識類、作文類,學生可以上網讀書。
2.動畫場:給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動畫片,學生可以在線免費收看。
3.知心信箱: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的空間。開設師生對話、學生對話聊天室,學生有什么學習、生活上的問題、困難或當面不能說出口的話,可以在這里說出來。
4.文苑:學生可以自己寫文章,將自己寫的文章,隨時傳到寫作天地的欄目里。
5.游戲天地:給學生提供很多小型游戲,如智力類、學習類等等。
6.網上課堂: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源,如習題、試卷,學校比較好的一些優質課的錄相,學生可以上網學習、聽課。
四、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合理使用互聯網
一是發揮各種宣傳媒體和宣傳陣地的作用以及班主任、共青團等的教育功能,告知學生提倡網絡文明用語,發表言論不違背社會公德和國家法令,自覺抵制任何利用計算機網絡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利益的行為。二是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青少年辨別善惡、美丑、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網上思想污染、色情污染、暴力污染;三是組織學生開展網絡知識競賽活動、多媒體電腦課件比賽、科學幻想繪畫以及舉辦“網絡與現代文明”的大辯論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網絡生活;四是廣泛開展“綠色文明上網”行動,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滲透網絡道德教育,使青少年學生在掌握網絡這一科學技術的同時,懂得用相關的社會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
五、清理校園周邊環境,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學校要配合文化稽查部門在雙休日、寒暑假,經常深入網吧、游戲廳等營業性場所進行突擊檢查,對進入這些場所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同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門一起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清理整頓,堅決取締學校周圍200米以內的游戲廳和營業性網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網絡空間。
六、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健康、快樂的成長空間
為讓學生告別“網吧”,走進校園“綠網”,學校的網絡應在周末和假期等課外時間開放。除了提供校園網站上的學習娛樂的資源外,還可以把一些好的網站介紹給學生,供學生學習娛樂。在學習之余,要成立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定期組織興趣小組開展活動。學校可成立“專題小報集”“寓言故事動畫集”“個人網頁集”和“機器人基地”等興趣小組。通過興趣小組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也使那些愛好計算機的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至于沉迷“網吧”,浪費青春。
七、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要通過發放民意調查表和家長座談等方式,調查了解學生家庭網絡教育情況。通過對學生家庭網絡教育情況的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學校“信息技術道德教育”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舉辦信息技術家庭教育講座,讓家長掌握必要的網絡知識,培養孩子建立正確的娛樂觀念和娛樂方式,培養孩子的良好興趣,教會孩子進行正確選擇。同時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的上網情況,掌握孩子上網內容,控制好孩子在網上花費的時間,嚴格控制孩子外出上網,幫助孩子處理好學習和上網的關系,通過學校的系統教育和家庭的適時教育,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信息技術道德教育是一門新型學科。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和平臺,我們應深刻認識到信息時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及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要不斷開展信息時代青少年信息技術道德教育的實踐、研究,努力探討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經驗,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奮斗。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