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教書育人的神圣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為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作為學生主要受教場所,學校在學生的學習人生中占據絕大部分比例,學校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科普人文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積極健康的生活觀點。作為未來的接班人,社會發展的下一代基礎,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我國未來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和平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體育教學;全民健康理念;培養
在國家推出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重點明確地提出了對青少年教育的要求:“全民健身計劃以全體國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兒童為重點。”此外重點提出“一二一”計劃,保證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的課外活動,注重兩課兩操的落實,打造未來優秀接班人。“全民健身計劃”的落實與推進,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保障國民健康運動,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對于促進國家整體素質的發展以及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解決落實學生體育教學問題,促進學生參與體育競技豐富課外生活,實現學校體育教育的多面發展。
一、提高學生對必修項目的重視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動力,目前體育教學中,由于外界比賽競技的宣傳,學生的體育愛好受到一定的引導,因此多對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項目有興趣。由于興趣的引導,這類活動一般受到學生偏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多數學生會認真練習,此外在課后活動時間內也會進行一定的活動鍛煉。但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卻成為了冷門,例如田徑、武術、體操等卻是鮮有參與,其原因在于這些項目活動沒有青少年喜愛的活潑性,少有對抗訓練。所以,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學習體育教育的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參與這些項目活動是體育教師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另外這些項目在學生身體健康發展中也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例如田徑運動,它有著全面、有效的鍛煉健身能力,作為一項大眾體育鍛煉項目來說,其應該是加強學生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發展的第一選擇。
田徑運動是一項需要長久訓練的體育活動,它在鍛煉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加強人體機能,以及提高環境的適應力和疾病抵抗力等方面都有著其他運動項目所沒有或無法比擬的效果。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走、跑、跳、投等活動是我們經常性會做的,加強對走、跑、跳、投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身體靈敏度,更能夠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看見些“飛毛腿”“大力士”,他們的速度與力量也多來源于對跑步與力量的長期訓練。與此同時,由于田徑運動的特殊性,需要一個較為寬闊的野外場所或空地進行,環境較為寬闊,在進行田徑鍛煉時更易呼吸到新鮮空氣,從而提高肺部呼吸能力與呼吸道的疾病抵御力。此外,由于人體是以熱能的方式散發熱量以保持人體機能,所以長時間進行田徑鍛煉也能夠提高身體體溫的調節水平,加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環境的適應力,提高人體機能水平。
二、加強習慣養成,培養運動意識
興趣是人類學習、堅持的第一動力。據調查研究,多數能夠長期運動的人能夠在鍛煉上持之以恒主要原因便是因為其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以及鍛煉習慣的養成。由此可見,體育教學大綱中,重點強調把加強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的養成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原因。作為體育教師的責任,不僅需要深刻了解其意義,更需要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其未來的效果,只有深刻了解后才能在根本意識上去實現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目標。
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體育習慣的引導,充分發揮體育的自身樂趣,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通過學生在運動中感受到的樂趣,加強對自己的運動鍛煉,發現自己本身的運動才能,最終感受體育鍛煉對自己的體質加強,從而對運動產生興趣,提高對體育運動的熱情。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想要培養體育意識,讓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除了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也需要科學、合理的鍛煉,所以教師也需要建立合適的體育鍛煉計劃,充分發揮體育魅力以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
三、加強對運動知識的了解,實現大眾健身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促進了健身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又有多少人對運動知識有正確了解呢?比如什么樣的姿勢為正確的練習姿勢,怎樣的操作可能會引起扭傷,如何在扭傷后進行急救,什么樣的鞋子有助于鍛煉或是不利于鍛煉,這些小知識雖然不起眼,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與我們的日常運動息息相關。
體育也是門必修課程,除了由于其對身體機能的重要影響,也因為它有著自己的科普知識,這些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輕易了解到的。一般而言,具備了這些體育知識,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自身的體育鍛煉,達到自身體質加強或興趣培養的針對性,實現體育鍛煉效果的最大化。另外,由于掌握了鍛煉知識,在鍛煉中更安全,可有效防止體育事故的發生。在如今體育事業蒸蒸日上、體育相關產業繁榮發展的背后,加強大眾體育知識的教導、實現鍛煉科學化,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總而言之,實現體育鍛煉的推廣,不僅與人們個體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更是祖國繁榮富強的需要。這在推進我國學校群眾體育實踐,完善體育教育系統、全面提高社會人民健康水平乃至祖國昌盛等方面都有著重大意義。通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指導,我國的全民健身之路上已逐漸脫離“溫飽”,正跨向“小康”。作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總綱,其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學任務的提出以及學生體育鍛煉等方面有著深刻影響。我們唯有積極努力地了解綱要意義,加強教育方式的不斷創新以及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養成,才能保障學校作為體育終身教育的基礎。因此,加強對大眾健身思想的研究,是推進國民終身教育的時代課題。
參考文獻:
1.肖毅,《全民健身運動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和作用》[J],《閩江學院學報》,2008.02
2.周結友、裴立新,《;試論和諧社會與全民健身相互關系及促進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06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