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提出了要推進大部門制改革,要求精簡機構,提高工作效率。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高校機構設置存在的問題已凸顯出來,優化機構設置勢在必行。本文從分析高校機構設置現狀入手,探討新形勢下高校優化機構設置的對策及優化模式,希望提出對高校機構設置改革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機構設置
十八大在《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中提出: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責任體系。所謂大部門制,就是在行政機構設置中,把多個部門分別承擔的相同或者類似的職能歸并為一個部門履行,減少部門職責交叉事項和多頭管理,變部門之間協調為部門內部協調。這既可以精簡機構,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協調難題,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行政效能。在這種形勢下,優化機構設置勢在必行。作為高校,優化機構設置同樣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一、高校機構設置現狀
高校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業務歸屬是否統一,對高??焖俳】蛋l展具有長遠意義。為了了解高校機構設置現狀,我們對20多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或走訪,調研結果表明,目前高校機構設置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許多問題。
(一)機構設置缺乏科學化、制度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高校機構設置仍然存在主觀性、隨意性,有的有法可依,有的則沒有政策依據,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見加加減減,甚至出現因人設崗的現象,設置只有單位內部承認的機構,目的不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為了安置人員。比如,有的高校為了解決干部提拔的問題,多設置一些不必要的機構,導致人員膨脹而財政不堪負重;而有的高校又因人員緊張減掉了應該設置的機構,導致應該發揮的職能未能正常發揮。這些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勢必造成行政管理中出現種種弊端,比如人力財力的浪費、監管職能的缺位、協調工作的繁瑣、責任模糊不清等。
(二)機構設置重復交叉嚴重
正因為缺乏科學化、制度化,所以出現機構重復交叉嚴重的現象。在許多高校,處級機構下設置了科級機構,當科級機構發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升格為處級機構,這樣機構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比如,總務處應該是統管學校一切后勤事務的部門,但有的學校又衍生出一個后勤處來。再比如教務處在學校規模不大時可以管理教務、科研、師資、成人教育、教學設備等一干事務,但有的學校又衍生出科研處、成人教育處等。這樣不斷衍生,最后的結果是機構臃腫,人浮于事。一些機構職能就會出現交叉重復,工作中勢必互相扯皮推諉,造成辦事推拉、工作效率難以提高的局面。既給學校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又嚴重阻礙了學校自身的發展。
(三)機構設置與崗位職責不匹配
由于機構重復交叉,必然導致部門職責權限無法嚴格明確規定,導致部門負責人無法獨立處理他所應當處理的事務,只好事事向領導請示報告,領導再批示協調,無形中加長了處理事務的鏈條,延誤了工作效率,造成“一事兩出”“一事多辦”的局面。一旦有責任風險,往往部門之間踢皮球,互相推諉,誰也不愿承擔責任;而有利可圖的事情又互相爭奪,直接導致了管理混亂的局面,給學校整體管理帶來很大麻煩,人與人之間制造很多矛盾。除此之外,還會導致職工松懈怠工,無所事事,因為沒有明確崗位職責,干與不干無法獎罰分明,責任心不強的職工就會渾水摸魚,能少干就盡量少干,能不擔的責任盡量不擔。
二、優化高校機構設置的對策
我國高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辦學經費來源的逐步多樣化,“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新形勢下,社會對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管理機構優化是時代的要求,行政管理崗位的設置需要更加科學化。高校要健康發展,必須找出優化機構設置的對策。
(一)高校機構設置要有章可循
針對目前高校機構設置缺乏科學化、制度化的現狀,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高校機構設置的監管力度,制定相關政策,規范高校機構設置。高校增減機構要深入調研,論證增減的依據與必要性,明確機構職能,方可批準增減機構。這樣就會避免主觀性與隨意性,讓高校機構設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優化重復交叉的機構
對于職責重復交叉的機構,該合并的合并,該撤銷的撤銷。高校機構設置應該是根據學校規模的大小來定多少,即因事設崗,而不是因人設崗。規模大、事務多的高校,可以適當增加機構,而規模小,事務少的高校則應該精簡機構,盡量把職能重復的機構合并在一起,比如監察處與審計處、教務處與科研處、組織部與宣傳部、學工部與團委、校辦與黨辦、離退休工作處與老干部處等等,這些部門工作性質相近,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河北省一些規模小的高職院校就采取了合署辦公的辦法,比如黨辦、院辦合署辦公,兩套班子一套人馬;組織部與宣傳部合并為組宣部,有的把組織部與人事處合并為組織人事處。這樣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執行力更強,少了許多扯皮推諉的事情。
(三)明確機構崗位職責
機構設定之后,要建章立制,做到機構之間分工明確,明確崗位職責。部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分工,每個機構的人員都有事做,不能出現虛設崗位、虛職人員,既不要有權無職,也不要有職無權。在明確崗位職責時,學校要充分考慮機構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避免出現有些工作不同機構同時管,有些工作無人管的現象。崗位職責分工宜細不宜粗,分工越細,越不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在明確崗位職責時,要堅持職、責、權一致的原則,如果職、責、權不一致,則會出現管理混亂、管理中人情味太濃、制度形同虛設的局面。
三、高校機構設置優化模式
優化機構設置,有利于高校科學發展,提高辦事效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避免因部門過多、管理分散、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而形成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有利于減少管理成本,避免因機構龐雜交叉、管理隊伍龐大而造成的財政負擔。正因如此,探索高校機構設置優化模式有著非同尋常的時代意義。
我們通過總結梳理多所高校的機構設置模式,分析其中利弊,結合當前強調“精簡高效”的形勢,對高校機構設置優化模式做出如下探討。
(一)黨群系統
不管是哪所高校,都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都應設置黨群系統,從而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地貫徹執行。但高校黨群機構過于龐雜,會導致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所以黨群機構設置不可不設,也不可多設。根據調研,比較科學的黨群機構設置模式如下:
1.紀律檢查委員會。黨的作風建設離不開紀律檢查委員會,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將監察審計職能歸到其中,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署辦公的模式,承擔黨內監督和經濟審查的職能。
2.黨群辦公室。設立履行黨務的黨群辦公室,將組織、宣傳、統戰、工會、老干部歸入黨辦,根據分工設立科室,共同履行組織建設及黨務職能。
3.學生工作委員會(學工部)。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成立學生工作委員會,將團委、招生就業、德育教育、心理咨詢、宿舍管理、學籍管理等職能部門歸到其中,既節省資源,又便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協調溝通與宏觀統籌。
(二)行政系統
行政系統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要求分工明確,同時要快速高效,避免機構、人員空負荷、低負荷運轉,因此,科學設置行政系統機構也至關重要。
1.校長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應該是統籌全校行政事務的綜合部門,可將會議會務、車輛管理、文書檔案、外事接待、計劃生育等職能歸到其中,由校長辦公室統一管理,便于校長負責制地貫徹執行。
2.人事處。人事管理任務繁瑣,責任重大,可單獨設立一個部門。將勞資、人員考核、離退休、人員聘用、人員調動等工作合并到人事處。
3.教務處。教育處涉及學校教學宏觀統籌,因此也是學校一個重要部門。教務處宜根據分工細化為不同的科室,可設教務科、師資培訓科、設備科、教材科、科研科等,如果學校不大,還可以將圖書館和網絡中心歸到教務處,以便于共同完成各類教學管理工作。
4.總務處。為實現后勤保障功能,可設立總務處,可將食堂管理、基建、校產、后勤服務、校園衛生、安全保衛、收發室等歸到其中,既減少人員配備,又可以高效運行。
5.財務處。規模大的高??蓡为氃O置財務處,規模小的學??蓪⒇攧仗帤w到校長辦公室。財務處可劃分不同崗位,但不宜再設科室。
高校教學系部則根據專業設置與學生規模設定。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辦學模式受到沖擊,在高校機構設置模式上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國外高校和國內民辦高校的先進經驗,建立科學的、精簡的、高效的機構模式,做到機構精簡、人員精干、政務簡化、辦事簡便,以謀求工作效率的提高,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時間的浪費,促進高校自身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焦紅梅,《試論內部控制機構設置與職責分離》,《財務通訊》,2013.1
2.費堅,《我國高校行政權力的重新配置》,《高等教育》,2005.5
3.何農,《民辦高校機構設置模式芻議》,《教育發展研究》,1999.12
4.郭秋平,溫海昌,《高校學生管理機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教育管理研究》,1998.4
5.劉貴勇,《淺談高校管理機構設置的基本原則》,《延邊大學學報》,1993.2
6.黃云,《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與高校機構設置》,《有色金屬高教管理》,1993.1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