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中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職業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面臨著困境和挑戰,如何開展職業教育德育,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德育;探索和思考
加強學生德育工作是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證職教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從職業教育的角度來看如何開展德育工作卻需要另辟蹊徑,注意結合職業教育的特殊點來出發,筆者認為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思考。
一、提高德育課教師的專業素質
目前,職校德育課基本上以思想政治課為主,而任課教師比較多地選擇其他課教師兼任,或者是學校行政或管理人員兼任。好的教師在教育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德育課教師更要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境界和專業水平,因為教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因此,德育教師不僅應具備基本的師德師風,更要具備德育課教師的專業素養,這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
在國外,德育課教師需要特殊的要求和修養,絕不會讓非專業的人員擔任,我國德育課教學應該吸取國外的相關經驗,高度重視德育課教師的專業修養,聘請專業教師擔任德育課教學工作,為德育工作提供強大的師資力量。
二、探索德育教育的新內容、新方法
從德育教育的教育內容來看,職校要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確立有創造性的德育內容。職校學生一般來自初中畢業生,他們正處在比較叛逆的青春期,追求個性,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喜歡追求新事物。因此,首先德育課教材要有所更新,采用更具有時代性的教學內容開展德育教學。充分考慮職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材的選擇。
當然,傳統的德育教育內容也不能摒棄,德育教育仍然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目的;要以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為依托,以當前國內外的重大形勢為內容,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整體氛圍。職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及確定的最關鍵的時期,因此傳統的德育教育內容結合現代的社會發展形勢對學生的“三觀”形成是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
從教法上來看,傳統的德育課堂局限于傳授理論性知識,重視課堂灌輸,輕視情感體驗,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對德育課堂漸漸失去了興趣,因此,要在改變德育教法上尋求突破,可以對更多的教育方法方式進行探索和嘗試。可以在教學中請生活中真實事件中的優秀人物或者模范給學生做報告,也可以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平凡的勞動者,這些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最能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在具體的人和事中去感受和追尋道德的力量,不知不覺地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受到道德力量的引導。讓學生在成功的、正面的人物形象的感染下受到啟發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
三、充分發揮網絡的道德教育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在當今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道德教育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學生基本上都已經接觸到了網絡,從電腦到手機,網絡信息的獲得非常便利。因此,利用網絡這一途徑開展道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可以在學校網站上建立德育板塊,將學校里的好人好事公布在網站上供學生瀏覽,或者建立年級德育博客,由德育課任課教師擔任主講人,師生共同建設德育網絡平臺,讓學生在他們感興趣而又熟悉的網絡中感受到參與的樂趣。
另外,德育工作要保持活力要常抓常新,就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充分發揮網絡的輿論教育導向作用,弘揚學校師生的先進事跡,報道學校中的好人好事,把學校各個部門的工作目標配以學校照片一并宣傳,讓生動形象的網絡宣傳激發學生學習先進的積極主動性。
四、培養學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職校學生正值十七八歲,處于人生歷程中的第二次“斷乳期”,也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并且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立能力,要使他們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發展,就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自律能力。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發展的最高水平,道德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便是引導學生形成自律,增強自律能力,從認知、情感、行為上約束自己的行為,也就是在該年齡階段追求個性的過程中約束自身行為來形成正確的“三觀”。教師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摒棄不良的行為習慣,學會自行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增強自律能力。
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也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能力的體現,學生干部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容易受到同學榜樣的影響,當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班風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自覺遵守紀律,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
五、創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對德育工作的開展也非常重要,不僅包括良好的物質環境,還包括人文環境、心理環境等等,職業學校首先應注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把美化校園德育環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校園環境中賦予假山噴泉、花草樹木、名人畫像雕塑等以新的教育意義,充分發揮這些物質載體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學生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中不斷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不斷地受到陶冶。還包括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師生共同遵守社會公德、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在共同營造的良好的德育環境中共同遵守。心理環境指的是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秉承以鼓勵表揚為主,以批評懲罰為輔,為學生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心理積極健康、向上,不斷被激發道德行為。
在我國現有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之下,職業學校應該把德育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的任務來抓。不僅是學生,教師也應該成為德育教育的對象,師生教學相長,從教師自身職業素質的培養、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來使職業教育的預期結果成為師生努力的方向。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