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人物形象設計人才的缺口較大,尤其缺乏接受過專業化教育的高素質、高水平從業者。為此,高校應當加快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建設,從改革課程體系入手,明確教育教學目標,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構建穩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框架體系。基于此點,本文對高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課程改革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校;人物形象設計;課程改革
一、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高校應當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對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課程進行改革。在對課程進行具體設計時,可將之分為以下三個模塊:
(一)知識模塊
該模塊是整個課程設置的基礎,具體又可分為以下兩個子模塊:
1.公共知識。它是高校對所有專業開設的課程,作用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該模塊中包括如下內容:其一,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課程。對于高素質人才而言,思想政治素質是其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所以該課程是各大高校必須開設的課程,同時,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增設時事形式與政策分析課程,借此來鞏固和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二,公共基礎課程。具體包括英語、計算機和題目這三門課程。
2.專業知識。該模塊是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能力模塊構建的前提和基礎,學校要以學以致用的原則進行設置,具體應包括以下課程:藝術賞鑒、人文素質教育、溝通技巧以及形象設計心理學等等。
(二)能力模塊
這是整個課程模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該模塊中所指的能力屬于專業能力,并非是指綜合職業能力,這是因為綜合職業能力應當是貫穿于專業課程體系始終的,而并不僅僅是通過一門或是幾門課程就能夠培養出來的。為此,在能力模塊的設置上可具體分為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兩個子模塊,同時還應設置技能實踐模塊。
1.基本技能。該模塊中涉及的內容應當是本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基礎知識,它的作用是為專業技能課程打好基礎。按照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特點,素描、色彩以及色彩設計應當是基礎技能的重點環節。此外,由于形象設計的外在美也與皮膚護理有關,所以可將美容醫學基礎知識納入到本專業的基本技能模塊當中。
2.專業技能。按照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以學生未來就業為出發點,該模塊應設置如下課程:發型設計、美容技術、服裝設計、美體技術、色彩與風格診斷等等。上述課程的學習,不但能夠使本專業的學生學會如何運用美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求美者的形體和膚質等外在特征,而且還能使學生掌握化妝美容、發型設計以及服裝服飾等方面的技術方法,有助于學生找到最佳的色彩與風格,為求美者打造出最滿意的外在形象。
3.技能實踐模塊。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課程無異于紙上談兵。為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學校應當設置技能實踐模塊,它的作用是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之能夠將理論基礎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為此,針對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特點,學校應設置美容、化妝、音樂、形體等實訓室,同時還應建立專業實訓基地。其中美容與化妝實訓室應當全天候為學生開放,并指派專職教師負責指導,借此來增加學生訓練技能的時間。例如,美容實訓室在開放時,應以全校師生作為服務對象,學生可以對前來求美的師生進行皮膚類型診斷,并按照求美者的膚質類型為其量身定制皮膚美容護理方案。這不但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鍛煉的機會,而且也使實踐教學真正落實到實處,有利于人物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職業素質模塊
設置該模塊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學生心理、道德、文化素質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鑒于此,該模塊中應包括以下課程:職業道德、形體訓練、人體攝影、禮儀訓練、美學欣賞等等。
二、實施專業教學改革,加快專業系統化建設
針對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特點,學校應當加快專業系統化建設,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改革:首先,應通過校內的實訓室以及社會實踐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與服務意識。僅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及實踐能力顯然是不夠的,為此,高校除了應當在校內建設專業實訓室之外,還應當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借此來使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例如,高校可以組織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大三和大四的學生,成立校內形象設計工作室,為全校師生提供形象設計服務,這不但能夠使學生獲得實踐鍛煉的機會,而且還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服務與商業意識,為其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專業課教師應當將本專業的最新資訊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并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專業教學。例如,在時尚化妝、發型設計等課程的教學中,專業教師可預先搜集一些最前沿的時尚資訊,并借助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這有助于提高學生時尚品位,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搜集的案例資料應當盡可能與教材內容相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三、加大實踐平臺建設力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途徑
現階段,社會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日趨實踐化,只懂理論而不懂實際操作的人才已經很難在社會上站穩腳步,尤其是一些以實際應用為主的專業,而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正是其中之一。針對這一現狀,高校應當不斷加大實踐平臺的建設力度,借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途徑,使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首先,高校應當充分利用網絡這一現代化的載體,建立起完善的共享型資源數據庫,將與專業有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優秀作品、試題、最前沿的咨詢等上傳到網絡當中,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互相學習的平臺。其次,高校應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積極實行校企合作,將實踐教學與企業實踐緊密聯系到一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相關企業的設計任務引入到課堂當中,并將之與教學任務融為一體,讓學生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對未來的崗位工作加以熟悉,借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以試用人員的身份進入到企業當中,企業則可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際考察,經由雙向選擇實現畢業后的崗位對接。
參考文獻:
1.霍美霖,淺析《人物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的“現代化”[J].時代文學.2012(24).
2.朱琴,《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構建》[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
3.孫紅霞,《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以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1(4).
作者簡介:趙泓森,1976.01--,男,四川省閬中人,湖南女子學院藝術設計系,410004,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設計與服飾文化。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