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紀,人類進入到信息時代,這是一個充滿知識性、創造力和人才競爭的展新時代。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音樂教師,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在職業學校的音樂教育中,要想達到理想的目標,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音樂教育把基礎知識變成涓涓細流
我國由于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在教學中所形成的舊的教學觀點,特別在一些文化課中還會有一些教條的體現,嚴重地制約了新型人才的培養,這與現代的科學教學理念是矛盾的。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是非??茖W的舉措。音樂教育不僅是聽覺的藝術還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及藝術,可以說音樂是一種輕松愉快的、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方式。
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基礎的文化課程可以說是最大的難題。但是,如果把音樂知識與其相連,這些知識則變成一股涓涓細流浸入了學生的心田,讓他們感到獲得知識是那么得簡單和快樂。
在學生的心理,他們的音樂就是周杰倫和RB,詩詞歌賦對這些充滿個性、另類的學生來說可謂是無味無趣,如唐朝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七言詩后經音樂家的渲染成為了著名的藝術歌曲《陽關三疊》,藝術家通過委婉的曲調和傷感的意境,把一首古詩變得通俗易懂。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王菲的《明月幾時有》,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都把古詩文和現代音樂進行了很好的結合。在課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這些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除了語文課中的配樂詩歌、散文朗讀之外,還有體育課中的體操和律動;歷史課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介紹;地理課中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自然環境和民族風情的了解;英語課中的英語朗讀和歌曲教學等。把這些枯燥的知識和音樂課教學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接受知識變得那么輕松、愉快和自然,像絲絲小雨沁入學生的肺腑,又如陣陣清風吹入學生的心扉。
二、讓音樂成為溝通學生和專業課的橋梁
音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在對音樂的了解中可以了解相關文化,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同時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目的。從音樂的發展來看它與政治、經濟、宗教、歷史、文化都有聯系,從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學來看,可以說音樂和學生的專業都有著必然的聯系,更可以說,在職業學校通過音樂課的指導,可以使學生的專業學習發揮更大的潛能。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所以,在職業學校中,微機網絡、廣告設計、影視動畫相關計算機專業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大到從事開發設計新的軟件,小到一個網頁的制作,如果配合上相匹配的音樂,將使學生的作品錦上添花。這就需要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學更加具有指向性。
三、讓音樂引導學生的思想
音樂教學在教會學生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時,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們逐漸走入的是一個注重人格、注重合作、注重溝通的社會。職業學校的學生面臨著升學就業的雙重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優勢,將成為學生更好地與自然與社會互相溝通的階梯。
1.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培養高尚道德品質。音樂教育把復雜的社會史實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其蘊含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使學生在體會音樂表現的同時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情操得到凈化,分清善惡美丑,完善人格,達到好善除惡的崇高精神境界。例如,中國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是學生熟悉的,作品創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了,在聆聽現代樂器之王——鋼琴領奏的協奏曲《黃河》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感受到,黃河用她母親般的乳汁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澆灌了縱橫阡陌的良田,養育了兩岸勤勞樸實的中華兒女;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聽到了船工號子,它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抵抗侵略的決心和向往和平的愿望。
2.通過各種形式的課上活動,樹立學生的信心。音樂教學是所有教學過程中教法最靈活的課程。音樂教學在凈化學生心靈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展現、參與和競爭意識,幫助即將走入社會的職業學校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
教師通過課上的自我才藝展示,知識性、創造性的游戲,鍛煉學生展示自我,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師鼓勵的話語、目光和同學贊許的掌聲使學生樹立信心。教師通過課下組織排練、舉行演出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協作精神。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