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以其豐富的內涵與延展為中國社會和世界人民勾勒出一個既真切而又憧憬的奮斗目標。由此對“中國夢”做縱深的理論研究與探討,特別是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中,講清楚“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的關系,與近現代中國探索出的特色道路的關系具有很大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夢”;教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以其豐富的內涵與延展為世界人民勾勒出一個既真切而又憧憬的奮斗目標。習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向世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更系統闡發了這一思想,他在出訪俄羅斯、非洲國家和出席亞洲博鰲論壇等講話中又進一步作了論述。現在,中國上下甚至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夢”這個詞,都希望能夠從“中國夢”中獲益。
一、“中國夢”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中
按照教學計劃,《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一章內容即緒論,按照理論產生的時間順序,依次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五方面的內容。授課中,教師對理論內容進行講解的同時,帶領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歷程進行回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進行梳理,會得到一個堅定的結論:實現“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歷經90多年的奮斗,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結束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悲慘命運,開啟了走向民族復興的陽光正道,從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這些成就集中顯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者統一當中。由此,教學中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環節,我們看到的是毛澤東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夢”的探尋;關于鄧小平理論的內容,我們無時無刻不體會到鄧小平一代領導集體在“中國夢”的追夢途中時而猶豫觀望,最終堅定奮進;與時俱進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中國夢”的精神引領下探索前進。“中國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為“中國夢”的鮮明特質,又是“中國夢”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幟。
二、“中國夢”在重點章節教學中的引領作用更為顯著
——“中國夢”是由人民共筑而成的國家之夢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了若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換言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呼吁全國人民通過努力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終究是人民的夢,終究需要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同時不斷為人民造福。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三章在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時列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同時在第三節“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經驗”中提出“三大法寶”之一就是要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將個人的奮斗發展與全體人民、全民族的奮斗發展緊密統一起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自己的發展,全力建設自己的社會;在第五章“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中,對“社會主義本質”進行了深入剖析。重點提出“共同富裕”這一根本原則,即讓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為人民群眾共享,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這一重點內容體現出“中國夢”之所以成為全國人民的夢想,它是建立在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基礎之上的。國家好,民族好,最終人民才會好。我們要把“國”與“家”“民”與“族”融合成為國家民族,把“你”“我”“他”集中整合為“大家”,唯有這樣,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才會變成現實真切的生活狀態,“中國夢”方可在體現本質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其科學內涵。
——“中國夢”既是中華民族復興夢,又是世界崛起夢
2013年3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俄、坦、剛及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習主席在坦桑尼亞發表主旨演講中進一步強調,中國人民正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非洲人民也正致力于實現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非洲夢。介于此,中非人民需加強團結合作、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各自的夢想,合力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七章內容中,“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系統地闡述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我們要通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把本民族的價值觀做到與世界共享,通過本國軟實力的提升,促進世界共榮共進;在第十三章“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中,“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等美好愿景,展示出中國正全力倡導全世界人民命運共同體意識,積極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能夠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同時,復興的中國在世界上勇于擔當起負責任的大國角色,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破解人類發展難題。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中國夢”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夢,而且是全球人民、世界民族的偉大之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進而,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夢”不僅是貼有中國標簽的,它也是屬于世界人民的。
參考文獻:
1.郭鳳海,《“中國夢”為何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黨建》,2013.2:22-27
2.辛鳴,《“中國夢”、中國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N],《學習時報》,2013
3.秋石,《中國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能量》[J],《求是》,2013.9:14-16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以燕京學院“三維一體”教學模式為例》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