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條件下,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同樣需要適應技術性變革和教學模式創新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增進學生應用語言符號的能力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從而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做出貢獻。本文就這種變革與創新進行專門討論,以便引發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一、信息化條件下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導向
正確的價值導向是信息技術得以成功促進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條件。筆者認為,信息化條件下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導向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增加學生課堂參與機會,增進師生間互動
師生互動與交流始終是語言類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信息化技術下的教學模式應該能夠增進這種互動。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設備能夠增強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機會,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聽課的具體狀態和語言表達水平,更加直接地針對具體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解答。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對話環境或與語言場景,這能夠增進學生的親近感以及學習的成就感或效能感。
(二)增強語言環境體驗,培養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由于中學生很少直接地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環境,因此,通過信息化技術增進學生的語言環境體驗,應該成為教學模式創新的一個導向。比如,通過觀察英語電影、歌曲等藝術作品,學生能夠較為直接地體驗語言環境,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人文等文化景觀,從而有助于認識語言在歷史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從而將語言放在特定生活場景和歷史環境中進行理解和學習,這將能夠形成一種場景模擬或者環境模擬下的學習模式。
(三)增長學生文化視野,培養多元文化價值觀
文化視野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這主要表現為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對文化價值的充分性評估以及適應多元文化的能力。信息化條件下,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培養一種開放性文化視野和性格,這有助于學生放棄保守主義的弊端,使之成為具有多元文化觀的世界公民。
(四)儲備豐富學習資料庫,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基礎條件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個體提高生存能力和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信息化條件下,學生利用網絡等下載、復制、傳播具有價值的學習材料,尤其是國際化精品課程等學習材料,這能夠形成一個龐大的學習資料庫,可以隨時調取需要的學習材料,能夠在短期內解決諸多問題。這些資料的恒久價值還在于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基本條件,從而促進他們的可行能力和發展能力。因此,學習資料庫的建設,應該是信息化教育模式創新的一個重要價值導向。
二、網絡化條件下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內容
在信息化條件下,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有很廣泛的內涵和內容,筆者認為,根據當前我國城鄉英語教育發展實際,信息化條件下英語教學模式創新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一)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
開放式課堂,就是將網絡資源等引入課堂教學,形成一種信息豐富、多方互動和時空交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是在學生了解基本的單詞、句法的基礎上,通過語言的反復重復和場景模擬等形式,形成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增進了學生和教師的直接對話和充分交流,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語言環境和語言情景。這將是信息化技術對課堂教學模式最為直接地改變。
(二)自主式學習模式
網絡視頻、網絡精品課程、多媒體課件等信息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條件,這能夠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一種課堂學習的補充。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游戲等方式了解和學習語言,這能夠激發生的興趣,并形成一種將語言和人的對話場景相聯系的習慣和意識。大大提高了語言學習的靈活性。
(三)網絡化學習環境建設
網絡化學習環境,主要是指學生能夠通過遠程網絡等信息技術和名校、名師進行交流和學習的環境,能夠通過遠程獲取重要學習資料(包括一些重要的視頻音頻資料、數據庫等)的環境;能夠通過遠程展示學習效果(比如向國外高等院校申請獎學金等)的環境,以及通過遠程來進行一定集體學習行動能力,等等。通過綜合性措施,學生能夠實現跨文化學習交流能力,提高網絡化環境下的學習效率和業務水平。
(四)持續性學習能力發展
學習能力,是個體適應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一個重要能力要件。通過信息化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持續性學習能力,即形成興趣導向型學習模式,讓學生主動地和外部世界相聯系,通過外部環境形成適度引力或壓力來促進持續性學習,為終身學習習慣和意識的形成奠定基礎,這是關系到學生成長與發展持續性的重要內容,也是關系到學生終身語言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如果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形成或者培養持續性學習能力,就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三、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公共政策建議
(一)將信息化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利用作為教學改革規劃內容
教學改革規劃是教學模式創新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條件,我建議在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將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學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加以推進,明確信息化技術使用的基本目標、范圍和推進程序等基本規劃內容,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基本依據。
(二)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這些措施包括:對英語教師在信息技術使用方面進行技術和業務方面的培訓;對那些在信息化技術中顯著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師予以獎勵,尤其是實際福利方面的獎勵;對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突出教學成績的教師,在評優、晉升等方面予以適度政策傾斜;對那些通過信息技術對學生終身發展做出貢獻的教師,利用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等等。
(三)加強對信息技術促進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科學評估
信息技術對教學質量改善的價值,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需要借助專家的經驗等進行合理評估,這對于測定信息技術對教學模式創新的貢獻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科學評估等途徑,形成對信息技術在教學模式創新中的科學認識,以便更好地推進教學的信息化水平。
四、總結與討論
本文就信息化條件下英語教學模式創新問題進行了討論,主要結論是:第一,增加學生課堂參與機會,增進師生間互動等應該成為信息化技術推進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導向;第二,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等應該是信息化條件下教學模式創新的基本內容;第三,通過將信息化建設納入英語教學改革規劃等措施,能夠顯著地推進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模式創新的進程。至于一些更加深入的問題,比如,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具體影響,對教師教學狀態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等等,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研活動中繼續深入探索。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