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閱讀教學論認為,閱讀是閱讀主體不斷地利用自己的經驗積累去順應、同化或逆化文本所承載的信息閱讀,并通過自己積極、活躍的和充滿創造性的思考,從而獲得文本意義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努力構建操作性強的創造性閱讀的內部思維運作機制,引導學生深層發掘文本的底蘊意義,用靈動的思緒去觸摸文本里的鮮活世界,以開創性的思維大膽地對文本進行質疑和超越,進行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實現一種超越自我的創造。
一、注重體驗,感悟真情
學生只有用心靈去觸摸、品味、體悟文本,從內心深處、感情需要出發走進并深入文本,才可以探詢作者靈魂深處奔涌的情感,以及文本中不同角色的喜怒哀樂和情感起伏、價值觀念、審美取向。當學生真正走進并深入到文本中去,才能切身感悟到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深切情感,從而在內心產生共鳴,與作者及文章的不同角色進行交流和會話。因此,如何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具有個性的閱讀和認知感受。面向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和感情,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與文本開展心靈的對話與交流,使學生與作者、文本心靈的溝通中體驗與把握文本所蘊涵的深層情感內蘊,完成對文本的深層解讀。
如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教學時,我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章中去,走進自己的生活體驗中去,讓學生自己扮演文章中父親的角色,試問他們在矛盾中會做出怎么樣的選擇?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與大家交流,從而加深對文章樸素情感的理解,在閱讀和交流中讓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接受正義的啟迪和熏陶。
二、質疑問難,激活思維
帶著疑問去閱讀,是每一個學生閱讀學習的原始動力。只有讓學生在內心產生閱讀需求,才能讓他們有迫切閱讀的動力和需求。教師要啟動學習主體的內在動力,變被動閱讀學習為主動需求,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熱情,尊重他們迸發出帶有個性化的思維火花,這是創造性閱讀的基本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接受精神和靈魂的洗禮,在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時,激活自身潛在的閱讀思維和學習需求,從而實現創造性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
如茅盾的名篇《白楊禮贊》,教學時我在讓學生找出文中反復贊美白楊樹的句子之后,啟發提問:這一句為什么在文中反復出現?白楊樹為什么“實在是不平凡的”呢?“不平凡的”白楊樹有什么象征意義?這樣,學生在研讀中,不僅深刻體會到了作者是用它借物喻人,歌頌那些具有堅強、質樸、力求上進、不屈不撓精神的北方抗日軍民。這樣深度閱讀訓練,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養成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也實現了我們語文教學中真正的創造性閱讀的目的。
三、拓展想象,深層探究
寫文章跟書法繪畫一樣,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會尊重讀者的想象力,在行文的過程中,采取相對含蓄的表達方式,或者直接采取“留白”的藝術手法,給讀者空出想象的空間。讓讀者在內心自由發揮聯想,引發其閱讀時的深層思考和自主探究,符合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所以說,教師要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在“文眼”處引導學生展開創造性的想象,在頭腦形成沖擊愉悅視覺和心神的畫面,更好地激起學生走進情與景、意與境相和諧的文本中去探尋和品味,產生與作者的境界相似的心靈感受,更加理性地把握并闡釋文本深層的情感意蘊,從而使閱讀教學實現質的提升。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是訓練學生閱讀想象的代表作,文章精練的語言文字描摹了一幅背景廣闊的畫面,只有通過學生的想象才能填補畫面的內涵。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時,要抓住文中出現的九個關鍵意象,通過想象進行豐富,讓整個畫面豐滿起來、活泛起來,在腦海中構筑一幅深沉悲涼的立體畫面,從而讓學生深切地感悟到隱藏在作者內心的那種帶有凄涼色彩的思鄉之情。這種填補式的想象訓練,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想象能力,還能讓讀者與作者在想象中進行心靈地會晤和交流,更好領悟到作者的靈魂吶喊,感悟到文章深藏著的主題思想。
四、深度訓練,凌駕文本
文本解讀的完畢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而是更高層次學習的開始。“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是我們認知事物的一個客觀規律。文章的閱讀過程,當然也離不開這條規律。在創造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最終要帶領學生走出文本,凌駕在文本之上,回歸到生活的真實中去,深化對文章閱讀的理解,消化閱讀中的感情起伏。這種對閱讀材料的超越,不但是閱讀教學目的回歸的必然,同時訓練了學生對自身生活的深切情感體悟,有利于作文情感積累和素材的儲蓄。
劉禹錫的《陋室銘》,對現今學生虛浮、攀比的生活風氣是一篇很好的教育文本。我在文本的基礎上,使學生在深刻理解劉禹錫的高潔志趣的同時,有目的地安排了這樣的拓展訓練:根據你自己的家庭實際,在現今這樣的社會中,你還能做“劉禹錫”?你是怎樣看身邊的那些“劉禹錫”的?從文本回歸現實生活,引領學生在生活的海洋中自由發揮想象,塑造自己的人格。完成創造性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在讀書中育人。
總之,在閱讀教學的范疇里,創造性閱讀教學尊重了學生發展的個性差異,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順應了教學改革的發展潮流。創造性閱讀教學的難點在“創造性”,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如何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文本、生活,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在浩瀚的文字閱讀中產生智慧和靈感的火花,展露極具個性化的閱讀思維,使閱讀教學最終回歸到為寫作服務,回歸到“大語文”中來,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去摸索和探究的。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