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育現存的問題及其開展小學生態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的原因,最后提出發展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的方法以及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
發展“創新型”人才是21世紀知識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然而通過對大量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地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們發現大部分學校的數學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傳統。主要有以下問題:教師的講解時間多于學生的自我思考時間;操練記憶訓練多過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強調一致多于發展個性;照本宣科多于發展智力活動以及作業負擔過重不按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深等。總之,只重視教授傳統的課本知識,卻忽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是當前數學教學的最大問題,開展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正好能解決這一問題。
小學生態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教師,以發展學生個性為第一要務的課堂。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多元化的,是自然和諧、民主平等、交流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為一體的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突出學生個性的課堂。所以,走向新課程,構建生態課堂,是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選擇。
二、開展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的方法
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生態課堂,通過分析研究,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方法。
(一)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其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人們探究了解事物的認識傾向,是人們做事的動力。對學生而言,興趣則是學習的動力。因此,要開展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我們首先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氛圍。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飽滿的教學熱情和熱情的語言去贊美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求知,樂于大膽提問,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就是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設身處地地去想問題,將充裕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平等開發、和諧自然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里,教師可以考慮學生已積累的實際生活常識,讓學生自主講解已知知識點,對于概念不清楚、有爭議的知識點讓學生共同討論解決,最后還有不懂的再由師生共同解決。然后讓學生自由觀察年歷表,引導學生探索新發現。通過此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掌握它其實并不難。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疑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講解“能被1、3、5整除的數”這一知識點時,首先讓學生分析題意,再讓學生隨便找出一數字,教師立刻判斷這一數字能否被1、3、5整除,使學生充滿好奇感,便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就能讓學生馬上理解這一知識點。
(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長期以來,學生所學知識是一味地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所獲取的,學生處于被動參與地位。這種知識的獲取不能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自我思考能力。所以,我們生態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和目標定位就是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幾何初步知識》中引導學生探討圖形的周長時,可先提出“圖形周長和什么有關系?”與“圖形的周長和圖形有什么關系?”這兩個問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應該最先研究其中哪個問題及其原因。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要有主次安排,然后再讓學生思考具體的研究方法。引領學生自己確立研究方法,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讓學生自己提出假設猜想,培養其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通過這一系列設計,讓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知識,而且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著眼于學生的長期發展。
(三)營造民主平等的和諧教學氛圍
所謂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關系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無法理解知識點而對學生采取不理睬或者非常嚴厲的態度,使學生因為怕做錯題目,害怕回答錯誤問題被責罵,上課畏畏縮縮不敢舉手發言或向教師請教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不應該因為學生家長就不敢管理學生,放任學生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項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有多大勁使多大勁”的學習,不輕易批評學生,經常贊揚學生的長處,教師在課堂上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充沛的情感和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共鳴。使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真正地實現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就會體驗到自己被關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同時受到關注、鼓勵、教育和引導,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形成其樂融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為學生創造豐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學習效率
生態課堂教學更應該關心學生在學習中的成長過程,沒有生命力和活力的課堂是無法帶動學生學習的。創造豐富的課堂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口用手用腦,從而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活力。
教師要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增強課堂生命活力。課堂教學應該關注成長中的學生的整個生活和生命。沒有生活及生命氣息的課堂教學是不具生成性的,只有創造豐富的課堂生活,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教師要善于設計各種動口、動手、動腦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美妙意境。這樣,學生興趣濃厚,各種感官都積極運作起來,出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堂生活,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折紙、裁剪、拼接等方法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當學生完成這些步驟,提出猜想后便會想要確認自己猜想的準確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接著,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教師在一旁指導補充加以驗證,最終得出結論。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進來,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思考。
小學數學生態教育課堂的改革與創新能夠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它的主要目標不是測評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關注學生的幸福健康的成長。我們要努力實踐教育的生態化,積極參與構建生態課堂中來,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得到長期的發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