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常寫作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水平。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小學生作文是練筆,是習作,它不同于寫作。小學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也是決定學生走穩習作之路的關鍵一步。因此,教師要注意興趣激發,因勢利導,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寫作氛圍,讓學生有的可寫,有感而發,使學生們愛寫、想寫、樂寫。從而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下面我以“寫一處景物”這個訓練內容為例,有創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摸索出一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觀景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喜歡看動畫片、喜愛新奇事物。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精心準備動畫課件,通過動畫對學生的感官達到最大的刺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導入新課后,立即展示動畫,和學生一起觀賞游覽美麗的風景。學生看完一遍后,有了初步的印象,覺得這處風景很美。動畫課件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為寫景作文收到較好效果奠定了基礎。這時,為加深學生對這里景物的印象,可以讓學生再一次欣賞動畫,并抓住時機提出小問題,使其觀察更具目的性,為下一教學環節——憶景生情做鋪墊。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通過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面,把學生的視、聽器官及思維活動再一次充分地調動起來,滿足了他們看、聽、想的需求,讓學生想寫、樂寫、愿寫。
二、邊議邊說、從說到寫,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發揮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讓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大膽地說、自由地說,心里想什么就可以說什么,說自己喜歡的畫面、場景,不限題目。學生邊說邊評議,在他們說的過程中隨機滲透寫作指導。讓學生再次感受美景時,引導學生觀察景物時要有順序、有重點,在說景時引導學生注意用詞準確、生動、具體。為照顧大多數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和內心感受用語言表述出來,為每個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因此,把激勵手段引入課堂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用精妙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充分的肯定,給予高度的評價,增強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自信心,比如:“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有智慧!”等一些贊賞性的語言,真正達到讓學生想說、愛說的目的。
三、趁熱打鐵,順水推舟,寫作成文
讓學生充分說完之后,再讓學生去寫,學生早就心中有數,迫不及待,只有在這個時候學生才能寫出心中所想。教師在引導學生理清了觀看景物的時間、地點及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把剛才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這里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使學生增強信心,教師要及時給予寫作指導:按照觀察順序寫;把印象最深的景物作為重點寫;用詞要準確、生動,語句要通順連貫。
四、全班動口、全員參與,自己評改文章
當學生能夠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后,還要學會修改,使之更具有表達書面語言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在學生評改作文時,可以通過實物投影,將學生的小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自己來讀,讀完后大家談談他的文章哪些語句寫得好,值得自己學習,又有哪些地方不好,你能幫他修改嗎?學生積極討論熱烈發言,待到“情動而辭發”時,每個學生都在這個環節上學到別人的長處,借鑒別人的不足,自然而然地、主動地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學生改出的文章就較之原稿更為言之有物、情真意切了。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適時地要求學生把改后的作文抄寫在作文本上或貼在作文園地進行展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愉悅。這一教學片段又非常符合課標所講的“愿意把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使學生感到作文不是什么難事,而是一次快樂的語文實踐活動。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使學生有所裨益。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