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研究離不開數學,美的探究離不開數學,打開科學的大門離不開數學,數學推動了人類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的文明。數學是照亮知識之城的明燈,是通往智慧之地的坦途,傳道功成,解惑果就,前路漫漫,匪朝伊夕。教學日久,筆者略有體悟,列舉如下,弄斧班門,敬請矯枉。
一、讓學生針對某一知識點自己設計問題
獲取新知識的動力,要讓學生發乎于心。如講解“中點四邊形”時,學生猜想討論并證明以下結論:1.平行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2.矩形的中點四邊形是菱形;3.菱形的中點四邊形是矩形;4.正文形的中點四邊形是正文形。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中點四邊形”為中心設計問題。學生很活躍;有填空題、選擇題、證明題,其中有趣的題是求中點四邊形的面積,最后演變到中點四邊形之中點四邊形,當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時,把它的中點四邊形不斷演變下去,圖形變換無窮而又井然有序,有其內在的規律,呈現出幾何圖形的和諧之關。這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展示。當然,教師還可以將一道有價值的問題不斷變換,從不同的角度去拓展去延伸,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增強他們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讓學生動手參與,活躍課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對學習內容產生疑問,就難以有良好的學習效果。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為學生創建氛圍使他們質疑。通過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的質疑,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索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教學語言簡潔、凝練,要有趣味性,語速適中,讓學生不感覺到是在沉重的學習中,而是在輕松的游戲當中。
三、建設協作體,關注協作體附屬效應
集聚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舉世聞名的硅谷,憑借集聚效應,聚集了全球IT行業的巨頭,網羅了世界最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創造了經濟神話。在學校管理與數學教學中同樣如此,它同樣存在著集聚效應,并且通過這種效應,由點及面擴大教育影響,以差別推動進取,循環往復,連環改進,讓優秀的教學手段普及。除了學習數學學科本身,通過協作體的建設,還可以受到兄弟學校教師與兄弟學校同學的影響。協作體的建設,不僅僅可以健全學生的身心,更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質、向上的精神。協作體的建設,就是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樂在學中,愉悅在奉獻中,對未來充滿信心,對社會付出愛。數學教師在參與通過協作體后,能感受到教學的輕松,感受到有強大的后盾在有力地支持,學生由于教學的改進而在春風和煦的課堂上群情踴躍,增進了學習的興趣。
《莊子》里面說:“輪扁斫輪,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這句話對我啟示極大,教學數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達到熟能生巧,不僅僅學習知識,還要懂得主動參與,懂得謙讓,還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懂得高瞻遠矚,知道努力,勇于追求,日夜兼程,永不怠解,以期一展英才,達到個人價值之體現。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