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際間的融合,英語成為除了母語之外的重要語言。從孩子入學的那天起,英語就作為一門學科一直伴隨。尤其在普及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學好英語,無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種種原因,英語課在學校的開展往往不盡如人意,即使國家頒布了新課程標準,英語教學仍然處于探索和研究的階段,我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探討一種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這無疑是最有意義的。另外,陳舊、老套的教學模式直接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極力否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不重視學生主動學習的真正價值,這種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所以教師要拋開傳統的教學模式,依據新課程標準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結構、智力發展情況都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并且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最忌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筆者認為:英語教學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堂教學多姿多彩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英語課往往不需要學生規規矩矩端端正正,比如合作學習討論課,需要幾個學生合作完成,學生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會顯得雜亂,但這種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而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整齊又往往會抹殺學生的個性,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二、運用情感因素
情感教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情感具有遷移功能。一個人對某對象的情感會轉移到與該對象有關的其他對象上去。如果教師本人流露出對自己所教學科的不喜歡的情感,就會明顯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情感傾向,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教師的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評價學生,對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進步上。評價可從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著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在實踐中,教師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一瞥飽含愛和信任的眼光,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會“感光顯影”,有時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甚至會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信任學生,特別是那些犯過錯誤的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他們消除隔膜,化解對立情緒,給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消極為積極。
我以前教過的一個班級中有一個女生,平時總愛說謊。有一次,上體育課前她向我請假,說身體不舒服,不能運動。這時有知道情況的學生告訴我說她在說謊。當時我考慮到她的自尊心,所以沒有揭穿她的謊言,而是看了她一眼。當時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絲慌亂,然后當我準假的時候,她的眼神中更多的則是感激。從那以后,這名學生再也沒有無故請假,而且在以后的體育課上都非常積極主動,經常搶著收拾器械。正是由于我對學生的信任,贏得了學生對我的信任和尊重,都把我當作朋友,愿意把心里話說給我聽。
三、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電化教育手段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難點,把握重點,掌握英語知識,這種手段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中,通過色彩、背景、音響效果等,通過學生的表演,真實地表現人物活動場景。表演者和觀賞者都是審美的主體,都能從中感受和鑒賞美,學會創造美。教學中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充分利用教具、體態語、動畫等,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形象、富有感染的情景中去,讓學生直觀感受美。同時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將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使美育融于英語知識學習之中。
比如每個單元的Story time,雖然它的趣味性、情景性比較強,但僅靠教師的語言描述仍是不夠的,于是我就利用動畫畫面,錄音帶的音響效果等來增強學生的形象感受。讓學生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創設不同的情景,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將其表演出來,這樣,他們不僅鍛煉了自己聽說的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重視英語閱讀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不少學英語的人卻未必明白。很多人都熱衷于做題目,以為這是學習英語的正確途徑。結果做的練習冊一本又一本,試題集一套又一套,做得頭昏眼花,興趣全無,英語水平卻并沒有實質性提高。學習英語的確要做適當練習。但歸根結底,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不是做練習“做”出來的。“讀”出來的英語是地道的、自然的,因為使用者依賴的是“語感”;“做”出來的英語往往生硬,因為使用者是依賴“語法規則”硬“做”的。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做到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創造以學生的愿學為基礎,教師的教只是引導、協作的新型的課堂教學活動,切記生搬硬套、枯燥無味。英語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管如何改變,一切都要遵循我們的教育規律,要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有新的局面。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