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不斷發展使我們國家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時代的發展也給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這就意味著學校教育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人才,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對于學校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新時期的我國教育強調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落實全面育人的理念,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國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全面展開,新課改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教材的變化,而是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級和課程管理六個方面的變化,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這樣的時代背景,對中學體育學科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然也是中學體育學科發展、提升的難得的契機。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體育學科一直被學生甚至學校所忽略,這也使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惰性,體育課上課不正規,學生懶散,甚至出現了逃課的現象。新課改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有利于學生改變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從而改變體育課教學的氛圍。那么,在新課改下應該如何進行體育課課堂教學呢?
一、教師要加強學習、提升個人素養
新課改下有新的教學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如在課程目標這一環節,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的同時強調三維目標的實現,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類似的變化和要求還很多,而長期以來很多體育教師受專業技能的影響,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這就意味著我們在落實新課改的一些要求時可能做不到位,甚至做不好。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體育教師要想自己的課堂能夠征服學生,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就一定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和教育管理知識的學習,提升個人的素養。
二、關注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新規定,即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中心來完成教學任務。這一規定是對我們傳統教學中因為教師過分依賴教材而忽略學生實際,導致教與學脫節問題而提出來的。我們的課堂教學,歸根結底是要通過任課教師有效的教學行為,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而不是流于形式。而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依據就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
體育課實踐性強,這是它最大的特點。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結合所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鼓勵學生在體育課上積極地參與,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新課程的推進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地發揮。
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以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和服務者。
總之,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要求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解放思想,運用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的潛在創造因素,不斷培養學生的潛在能力,造就“四肢發達,頭腦同樣發達”的新型人才,為社會主義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