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教育形勢的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何為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指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升。這是對傳統教學只重知識輕技能、重結果輕過程教學模式的徹底挑戰與根本性變革。有效教學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教學效益并不是取決于教師傳授的量,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地位,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筆者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教學的實施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轉變學生學習態度
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結果。在以往的教學中過于強調教師教的地位與作用,而忽視學生的學,教師高高在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學生是教學的附屬,機械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與行為完全受教師的影響與控制,是在外界壓力下的被動學習。這樣的學習是無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自然也不是有效的教學。有效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自愿而主動的學習基礎之上,是學生在內部學習動機驅動下的學習。因此,要實現有效教學首先就必須要轉變對立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以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以此來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認可,并使學生將這種積極的情感與認知轉移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上來,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內部學習動機,實現學生學習態度的根本轉變。
1.真誠地熱愛學生。愛是教育的主題,是成功的秘訣。教育之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我們要努力成為學生所喜愛的教師,將自己的愛心與真心獻給學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熱愛,讓全體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與雨露下,以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來換取學生對教師的熱愛,以這種積極的情感來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進而轉移到對學科的學習態度上來。
2.平等地對待學生。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不是成人的附屬,而是與教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教師要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下來,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學習體,尊重學生,與學生一起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其次,公平對待學生。學生因先天與后天因素的影響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我們不能單純地以成績的好壞而評價學生,成績好而喜,成績差而厭,而是要一視同仁,體現公平公正,對全體學生充滿心理期待,客觀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公平與公正。
二、制定有效教學目標,提高教學針對性
有效教學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之上。只有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促進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之上最大幅度地發展與提高。因此,在備課時,我們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以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1.深入研究學情。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新課程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也必須要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本學情,包括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與接受水平。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學情與具體的教學內容間找準最佳結合點,使教學目標更富科學化與合理化,更能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學習的動力與行為,促進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2.深入了解教情。新課程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但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并不是孤立的,不是生硬地拼湊在一起,而是相互統一的整體。在設計教學時我們不能將三維教學目標強行放在一起,而是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抓住教學契機,滲透三維教學目標無形。
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靈活性
一成不變、枯燥無味的教學只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逐漸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教學藝術,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與藝術性,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飽滿的熱情與積極的行為。
1.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變單向灌輸為多向互動,以一系列富有啟發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使學生積極調用知識儲備、挖掘潛能,發揮學習的主觀性與能動性,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來。
2.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內容與方向。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實現了傳輸媒介質的飛躍,將原本用單一的文字來表述的內容轉換成生動的畫面、形象的圖片、動聽的音樂與精彩的視頻,將學生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優美情境中,這樣更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與思維轉移到教學內容本身上來,而且能夠準確而形象地傳遞文本信息,具有化無形為有形、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特點,更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
3.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現代教學中最為流行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生間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在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的基礎上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學習過程,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與喜悅。合作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更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個性的展現、潛能的挖掘,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個體行為,成為精神上的享受與情感上的愉悅。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