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頭頂藍天,腳踩綠地,有些學生并不一定能抬起頭;同樣的花季年齡,同樣的坐在寬敞明亮的課室,有些學生并不一定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些學生或者身體殘疾,或者天性頑劣,或者性格孤僻受排擠,是班級的特殊分子。
盡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其責無旁貸教育好這些特殊學生,但是轉變特殊生難度極大,有時候讓人一籌莫展,更多的時候是教師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持之以恒。因此教育的策略、教育的效能是做好這些工作的必須追求。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把“讓學生抬起頭來看見更廣闊的天空”作為教育理念,積極探索特殊學生的教育策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精選恰當的切入口和教育契機
特殊生的教育特殊在它就像“老鼠拉龜”一樣,讓人無從下手。有時候切入口不合適,交流被中斷,師生之間形成僵局。
教育契機是指在教育過程中事物發展或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的關鍵、樞紐和決定性的環節。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學家姚汝洮指出孩子遇到委屈或挫折時、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時、孩子的不良行為剛露頭時等都是教育的切入口,都是教育的契機。教師用教育機智抓住這些重要機會,教育難題往往迎刃而解。
王悅是班上一名愛管閑事、自大自我、邋遢的女生,初中開學不到一個月,她的缺點便暴露無遺,遭到了全班的排斥。尤其是男生,排隊都不愿意向她看齊。她在班上回答問題,不少學生都發出“噓噓”的怪叫。女生也不喜歡她,沒有一個女生愿意跟她同桌。調皮的男生課間甚至欺負她,有一次把她一推,頭撞到桌角,起了個大包。盡管教師不斷教育但是班上學生對她的排擠之風卻日漸盛行。我接手這個班時是初一的第二學期,無論是課堂還是課下,學生對王悅的排斥使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如果我一來就簡單地制止、說教,不但不會有效果,還會讓我后續的教育工作無法開展,學生對她的反感也會因此加大。于是我控制好自己,沉住氣,等待合適的機會。
到王悅家家訪時,我發現她爸爸原來是國家國旗班的,退役后到某知名公司工作了十幾年,專門做培訓、拓展。如果班里能搞一些團結協作的拓展活動,一定能夠大大有益于班級的建設,也會讓大家改變瞧不起王悅的看法。我一提出,王悅的爸爸就滿口答應。不出所料,那一次班級的拓展活動非常精彩,王悅爸爸高挑健碩的身材、嚴肅威武的軍人風范、幽默有趣的引導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活動中獲得了很多感觸和收獲。活動過后,大家開始改變對王悅的印象。趁著這股東風,我第一次找王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長談,教她怎樣與同學相處。我還找了班上一個比較沉靜的女生,成功說服她和王悅同桌。雖然還沒能讓全班每一個人都不排斥她,但是她曾經孤獨的身影已經不在了,她已經基本被班集體接納了。
二、真心賞識,及時表揚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認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就是充分肯定學生,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詹姆斯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賞識對于特殊的學生,不亞于救命的稻草。
世杰是班上的一名特殊學生,他天生小腦發育不良,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平衡感喪失。他像鴨子一樣邁著外八字步,手要加大甩的幅度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從小到大,他都在別人的嘲笑中走過,為了少受傷害,他到了學校就會一直坐在座位上。
但是他語文學得很好,他也很喜歡詩歌。為了給他一個舞臺,我特地在語文課上安排了課前三分鐘詩歌朗誦表演,并且點名讓他第一個參加,他選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他背得很熟,但是在我面前脫稿朗誦時,他緊張得滿臉通紅,雙腳不可控制地抖。他表示要放棄,我真誠地表揚他,說他是班上最早能背出《再別康橋》的,說他的聲音很好聽,沒有教師的指點,朗誦的感情和節奏都掌握得很好。他在我的表揚聲中找回了自信,表示一定會站在全班面前朗誦。到了朗誦那天,他卻跑來跟我說,他想在座位上朗誦,在講臺上怕站不穩。他其實是在逃避自己的腿的問題。我告訴他,他的精彩朗誦會使他像正常人一樣出現在同學們的眼前,不回避、勇往直前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強大。結果,在全班熱烈的掌聲中,他站了三分鐘,用他那被憂傷染過色但又不失青春年少的稚氣的嗓音征服了在場的每一個同學。
學校團隊組織給一位手有殘疾需要做手術的學生捐款時,世杰到我辦公室請我幫他找到那個學生的家庭住址。他說,他要親自去他家,不僅僅是經濟上盡綿薄之力,更主要的是去支持他,和他一起并肩走過注定比別人難走的人生路。
三、無微關懷,持續關注
教育的難處在于它的反復性。也許今天學生進步了,明天遇到一個新的問題,他又反彈回去了。一個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習慣的克服,都要經歷一個反復的培養教育或矯正訓練的過程,是一個無止境的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而教師在繁雜的工作中,在普遍的大班教學中也很難有足夠的心力長時間持續關注所有學生。教育案例中“虎頭蛇尾”的現象比比皆是,一些特殊的學生也往往因此而得不到徹底的矯正。
宇同是我班上一名普通的同學,但是進入初中后,他發現自己的左右居然比右手要小,而且左手越來越沒有力氣。去醫院檢查得出結論是:先天性橈骨發育不良。他難以接受,情緒很不穩定,漸漸變得孤僻起來。我接手他所在的班級時,他已經做過了第一次手術,第二次手術是要去拆鋼釘鋼板。同學們的溫暖使他克服困難、控制情緒的關鍵因素。我決定把每一項工作都做細致,使他知道自己有強大的班集體在做他堅實的后盾。
在他去做手術的前一天,我買來了彩色的紙片,發給每一個科任教師和全體同學,讓大家給他寫上祝福和鼓勵的話。得知他因為沒有床位、因為家庭比較困難,手術在門診做完就回家,麻醉過后疼痛難忍,我又提著牛奶水果親自到他家去安慰他、鼓勵他。他休息了一周回來上課后,我安排了班上兩名優秀的學生幫他補課。每周,我都會找他談一次心,有意識地推薦他看勵志電影《叫我第一名》《阿甘正傳》,看完后跟他進行交流。
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獲得了他的好感,我細致持續的關注,使他漸漸走出了左手殘疾的陰影。他的路還很長,堅持用心教育他,他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路。
我們的肩上不一定都有著牛頓,但是我們肩上一定有著學生的幸福與快樂。尤其是對于特殊學生,他們需要特殊的關注,需要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教育。持續探究有效的策略,讓特殊學生能抬起頭來,挺直腰桿,自信地看到廣袤的藍天,我們責無旁貸。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