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如今的課堂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好似一首歌。本文從奏響“悅耳動聽的‘開始曲’”“躍躍欲試的‘進行曲’”“意猶未盡的‘結束曲’”三個方面來闡述筆者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曲;情景;設疑;游戲;自學;討論;激勵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學生由“客體”變成了“主體”,教師由“主體”變為“主導”。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覺得課堂就似一首歌,要想“歌”優美,“曲”必須動聽。下面我就淺談一下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奏響的“三步曲”。
一、悅耳動聽的“開始曲”
當聽到一首悅耳動聽的歌曲時,我們會覺得心情舒暢,精神振奮,越聽越想聽。假如把一堂課比作一首歌的話,那么課的導入部分就相當于一首歌的前奏曲。假如課在一開始就能吸引住學生,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有了希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結合教學內容,我一般設計以下類型導入。
1.情景導入。結合實際,設計相應的情景,使學生精神飽滿地投入。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我根據課前的“師生問好”巧妙地設計了這樣一則導入:同學們好、老師好。一邊進行師生問好,我一邊在黑板上板書(師 好 生 好)。接著問:剛才進行的是什么過程?學生齊答:“師生問好”,我邊問邊完善板書:(師+生)×好=師×好+生×好。其實里面還有一個小學問,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跟它有點關系。一番對話后,乘法分配律字母表達式的影子已呈現在黑板上,但學生還不知?只覺得有趣,迫切想知道要學的內容究竟是什么?怎么會跟師生好有關呢?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2.設疑導入。教師可以在準備練習中設置一些帶有疑問性的題目,也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向學生提出疑問性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得知高斯計算1+2+3+4+……+100=5050的事例后,一定會想:“有什么簡便方法或秘訣!如果告訴我,我肯定也行!”這時教師趁熱打鐵:“學了今天的內容你就能揭開這‘神秘面紗’。”以此導入,恰到好處。
3.游戲導入。通過讀兒歌、猜謎語、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導入。猜個謎:“小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它要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讓學生猜,接著:“指出要學的內容就與日歷——年、月、日有關。
總之,不管“開始曲”節奏快、慢,不管導入是說、是唱,關鍵是為了使學生進入一個要學、想學、樂學的狀態。
二、躍躍欲試的“進行曲”
教學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進行新課教學時,教師應時時處處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相信他們自己會學,相信他們自己會做,相信他們自己會“唱”,還得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爭著、搶著“唱”,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歡快、激烈的“進行曲”中去,并伴有躍躍欲試的沖動。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去啟發、誘導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培養學生會學。
1.安排自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讓學生樹立起學習小主人的意識,課堂上可以安排一定量的內容自學。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另外由學生自己摸索出來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一定更容易接受,印象一定更深刻,且伴有一種自豪感、榮譽感,這樣學生對學數學一定會更加感興趣。
2.組織討論。討論能集思廣益,既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能使學生學習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如教學“乘法的分配律”時,為了使學生能根據幾組等式,通過商量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定義,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①這些等式它們的左邊有什么共同特征?②它們的右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積又是怎樣得到的?在討論的基礎上,乘法分配律的定義已基本呈現在我們面前。
3.表揚激勵。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一旦發現學生表現出來的優點、閃光點要及時表揚,給予肯定和鼓勵。可以是投以贊揚的目光;可以是一個手勢;可以是微微一笑……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接受表揚的方式也有不同。有的陶醉于精神鼓勵,有的“拿來主義”,根據不同性格的學生設立了不同的激勵方式。
三、意猶未盡的“結束曲”
在接近尾聲時,有個音要延續幾拍,大家聽了感覺意猶未盡……由此我想到我們的課堂,在鞏固部分也可以留有余地、留有懸念,讓學生感覺還沒學完,還想學……
1.形式新穎。數學練習不能只停留在算算、做做上,一成不變地讓學生算,學生會對數學產生厭惡的心理。設計一些耳目一新、形式新穎的練習。如學“時分秒”后,布置學生畫一幅喜歡的小鬧鐘,標出時針、分針、秒針,且注上時間。結果發現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設計的圖案種類繁多,顏色五彩繽紛,關鍵是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同樣對新知進行了鞏固。
2.練習分層。不可否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對于后進生,他們只要掌握一些基礎知識,保證他們“吃得飽”,不給他們留有過重的思想負擔、精神壓力。但是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是不能滿足的,或者說根本“吃不飽”。像這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我特意安排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智慧題、趣味題讓他們解答,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3.擴展延伸。學生課堂上投入的話,會感覺一堂課很快過去了,還會異口同聲:“下課了?”在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點”時,課堂上學生熱情高漲,爭得個個面紅耳赤,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學生一陣驚訝:“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點呢?”這問題正是下節課學習的內容,學生居然能根據今天的知識,類推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真了不起!我順勢說:“這個問題留給你們課后去研究,先得出答案者有賞”!學生在這“意猶未盡”的研究狀態下,都很自覺地探索去了……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