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都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積累”“體驗”“語感”等關鍵詞也標明朗讀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現在的教學實踐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但在四十分鐘的具體教學中,能真正科學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地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培養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卻并非易事。不少教師往往一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懷念秋天》帶著懷念的感覺讀出秋天的味道”等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常常使學生陷入無謂的思考,進行繁瑣的分析,加上過多的毫無價值的問題回答,表面上看,一節課學生參與其中,活動不少,而實際上學生是在瞎子摸象。還有些學校采用聽錄音,運用多媒體等形式。那么,這些做法真的給我們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起到很大的作用嗎?學生真的能在這樣的朗讀教學中體會到課文的美感,真的能在這樣的教學中入情入境地走入文本,走近作者嗎?答案是:不能。那么,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朗讀的重要作用呢?在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進行朗讀指導呢?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朗讀需要指導,指導的技巧在于先讀后導,主要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體悟。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同樣,教育無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書聲朗朗是古人傳統的教學形式之一。因為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是理解和記憶的先導,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為此,在講讀課文中,我們都以讀為先,將讀貫穿教學始終。一篇新課文,首先給學生正音范讀,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語氣、感情,掌握字里行間的抑揚頓挫,然后讓學生自讀,并要求他們認真讀,把書讀熟,做到發音準,咬字清,聲音響亮不重復,理解意思帶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掌握火候,趁熱打鐵,對于疑難問題給學生以適當點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意思,深深地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巧妙之處,不知不覺中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發。
二、讀的飽不如讀得巧
充分地朗讀需要技巧,因此除了正確運用讀得方式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技巧指導。如王崧舟老師在教授《長相思》一課時,首先要求學生仔仔細細讀上四遍,由讀準生字,多音字開始,再從字里行間具體扣問其“身”在哪里,“心”系何處。層次分明,一步一個臺階,步步遞升。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指導朗讀:1.以“疑”促讀。疑即疑問,問題。以“疑”促讀緊扣文本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朗讀期待,引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他們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從而在朗讀中增強文本對學生的吸引力。2.以“評”促讀。“評”包括評價,展示等。以評促讀就是通過搭建朗讀平臺,使學生在“評”前認真朗讀,評中盡情朗讀,評后改正的朗讀。3.以“讀”促讀。就是通過教師或優秀學生深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知道什么叫“把書讀熟,讀出味道,讀出感情”從而引導學生自我對比朗讀。
三、朗讀有溫度,字詞知溫暖
學生在自主朗讀中理解詞的情感,在默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在教師的范讀中想象感受,在朗讀中表達,宣泄情感。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生情,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竇桂梅老師任教的《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是全神貫注的讀,是多元感悟地讀,是融會貫通地讀。
教學片段:
師:古典小說,有了人物的外貌描寫,自然就有人物的語言描寫。好,讓我們逐字逐句地朗讀。先細讀第一句——
生:(朗讀)洪教頭向柴進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
師:“何故”就是無緣無故,就是為什么。誰再來讀,體會這“何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在體現“何故”。)
師:是啊,柴進何故如此?洪教頭感到疑惑。
師:再看,“厚待”那可是——生:款待。
師:既然如此,為什么用厚待而不用款待?
生:厚待是很熱情地款待。
師:好一個熱情地款待。誰再讀,體會這如此的厚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在體現“厚待”。)
師:對林沖“何故”如此“厚待”?這難免讓洪教頭再次疑惑。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再讀,體會疑惑。)
師:柴進呀,柴大莊主,你怎么能厚待這個臉上刺著金印的“犯人”!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再讀!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重音在“犯人”。)師:洪教頭真是疑惑滿腹。那就請你扮演洪教頭,帶著你的層層疑問,再好好問問柴進!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朗讀側重點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一樣。)
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過程中,竇桂梅老師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在設置的疑問情境中,讓學生逐漸了解了故事中各個人物的性格。而且更為高明的地方在于,教師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認識人物,了解人物的過程中,無痕之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巧妙地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學目的、要求,借助學生了解人物的這一過程。確立了一個與大多數人認為不一樣的目標——將本課作為“在具體語境中訓練學生語感和語言”的工具性方面的重點訓練材料,在充滿人文情景的語境中,學生在朗讀中主動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既了解了人物性格,更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能力。在朗朗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朗朗書聲中,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情、讀出了韻,讀出了心靈的詩意。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