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文特點及考點分析
中考課外說明文閱讀材料一般為自然科學類文章。文章的內容“新”。選文往往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多來源于對社會熱點現象(事件)的科學解析和透視、最新科技發展等方面的新聞報道,如網絡技術、氣象知識、地震災害等。文章的語言“實”。科技文的語言嚴謹平實,專業性極強,體現出很強的科學性。文章篇幅“短”。選段字數一般僅三五百字,其行文往往是抓住重點,不及其余,除了對文中重點知識、重要概念作必要的解釋外,其他的相關環節極少涉及。因此,學生閱讀科技說明文常常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簡短又艱深。題量不多,得失分的差距卻較大。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讓人有所知,與文學類作品重感悟欣賞不同,其閱讀過程重在準確把握文本信息,獲取文本知識,屬于感知類閱讀。因此,對文本信息的獲取是閱讀此類文體的基本手段,處理信息的能力則是此類文體的基本考查點。初中階段說明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明確說明的對象,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理清說明的順序,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了解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綜觀近幾年的蘇州市中考試卷,不難發現,對這些基本知識點的考查幾乎都可以表現為對文本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說明對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說明中心的概括,說明順序的梳理,事理原因的分析,其實質都是對文本中語言信息的提取、篩選、辨析、整合的過程;即使涉及對高科技術語的解釋也是從選文中篩選信息進行整合的結果(如2003年第17題“根據文中所提供的信息,解釋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不要超過34個字]”)。近5年的蘇州市中考說明文閱讀15道題目中有10道題是考查對文中信息的辨析和整合,其余5道題中有3道題是根據文中信息進行的拓展遷移(2004年卷第17、18題,2005年卷第18題),1道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2006年卷第18題),1道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作用的把握(2007年卷第18題)。題型基本是簡答題和選擇題兩種類型。
二、解題策略:提取、整合、辨析文本信息
閱讀題的解題程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干做標記,找出范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其實質就是對文本信息進行提取、篩選、辨析、整合的一系列過程。
1.先讀原文,是對文本信息的整體把握。具體操作是:(1)給段落標上序號。(2)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如表明說明的對象、特征的語句,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等。(3)了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對象,各段之間的聯系,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
2.讀題干,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這是對題目信息的提煉,有助于準確把握題目的命題范圍、考查內容、選項標準等要素。如2008年卷第16題,可做如下標記(斜體字):“下面對汶川地震發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項不正確?”第一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第二處是選擇答案的標準。
3.找出答題的范圍和對應句。這是有針對性地提取文本信息,獲得答案的實質性階段。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從文本中提取的信息有顯性的,即答案就是文中某些句子,直接摘錄或稍加組合即可用于作答;也有隱性的,類似于“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需要通過分析、推導才能得出答案。
近年來的中考題大多屬于對顯性信息的提取。以2004年卷第16題為例:“文中舉落日和蓬萊仙境這兩個例子說明什么現象?”找到命題點所在的區間,即可發現,舉“落日”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由于地心引力造成的空氣密度差別,使光線產生曲折”,舉“蓬萊仙境”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因為溫度變化造成的局部空氣密度變化,也會使光線曲折”,摘錄出這兩個句子加以組合,就是正確的選項“B、地心引力和氣溫變化造成的空氣密度的差別,使光線產生曲折。”
隱性信息的處理,具有一定難度。答案沒有直接顯示在文本中,因此,先要提取相關語句,再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辨析、推導,甚至調動文本之外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加以驗證,才能整合出正確答案。如2005年卷第16題“第二段中說‘冬天,情況正好相反’,請你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說說冬天的情況是怎樣的。”首先,找出相關語句“夏天,太陽從東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則從東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其次,分析“相反”情況存在的可能性。句中有兩組可能的相反情況,一是日月升起與落下的方向冬夏互易,二是太陽與月亮對地球而言的位置冬夏相反。對于前者,利用我們的生活經驗可知其悖謬,因為不論冬天還是夏天,太陽與月亮總是東升西落;對于后者,結合另一相關句“望月的時候,對地球而言,太陽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加以分析,可印證其正確性。“正相反”即運行方向相同(都是自東向西),但分別處于地球的南北兩側(從東北到西北或從東南到西南)。既然日月升與落的方向有固定規律,不可能冬夏相反,那么運行軌道南北互易就是唯一相反的情況了。分析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該題答案:“冬天,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在西南方落下;望月則從東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不少學生答題時,缺少對隱性信息的分析、推斷和驗證,于是產生了“冬天,太陽從西北方向升起,在東北落下;望月則從西南方升起,在東南方落下。”這類常識性錯誤的答案。
總之,應對中考課外說明文閱讀,除必須具備說明文的基本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縝密閱讀、提取信息、縱橫聯系整合信息、明辨是非、辨析信息的能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