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培養(yǎng)探究能力開始談起,說到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解讀了語言幽默,讓化學課堂學習沒有枯燥感的意義。拋磚引玉,懇請同仁匡誤扶正。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演示實驗;探究能力;多媒體;環(huán)境保護
一、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剛剛接觸化學,大部分學生有一種敬畏心理,認為化學高深莫測,很難掌握。如果不讓學生改變觀念,教學難以高效。實際上,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趣味性很高。
課堂上,教師可多做一些和生活相關的實驗,比如“不怕燒的手帕”“空瓶子煙霧升騰”“雨落花開綠葉出”“彩色焰火”“可燃的膠凍”“粉筆炸彈”等等,會使學生慢慢感覺到化學并不枯燥,而是到處是樂趣。
如學習《水的組成》這一課題時,學生感到驚奇,水電解后的生成物居然是氫氣和氧氣。學習“燃料的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課題時,學生感慨紛紛。通過“鎂條或鋅粒與酸雨”“樹葉與酸雨”“大理石與酸雨”三個實驗的的反應,學生感受到了“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促使他們樹立保護人類環(huán)境的志向。
重視環(huán)保問題是從小就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是化學給學生打開了思考之門。環(huán)保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并不是一個人或一類人能夠解決得了的,它需要全人類都來關注。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轉(zhuǎn)變“應試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寓環(huán)境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我國乃至全球環(huán)境教育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二、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多媒體的合理使用使教學如虎添翼。教師可利用計算機編擬試卷,可隨時修改、排序,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鞏固重難點,增加教學容量,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的應用還是復習的好幫手。如果用常規(guī)手段進行復習,教師難以把大綱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實驗中涉及到的儀器、裝置都一一列出,也不可能把演示過的實驗再全部演示一次。若利用電腦模擬,再現(xiàn)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不但加大了課堂容量,還有利于比較、加深理解記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而且多媒體教學還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不同水平,既便于為基礎差的學生補課,又便于學得快的學生學更多的知識。
三、教學中語言幽默,讓化學課堂學習沒有枯燥感
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一點是促使學生想學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綜合修養(yǎng)。其中一點,要語言幽默,幽默是偉大的智慧,是教學的潤滑劑。
比如向?qū)W生介紹說,莫言是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名利雙收。我們一個泱泱大國的作家,為什么以領諾貝爾獎為榮呢?因為諾貝爾是一個化學家,研究化學很有“錢”途??!搞寫作的和搞化學的比起來,可能就顯得貧寒了!
學生在一笑中,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生動形象的解說,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要求教師功底深厚,知識淵博。當然還需要表情、語調(diào)等的配合,美國心理學家調(diào)查,學生幾乎人人喜歡幽默的教師,可見,幽默對教學的影響。
總之,教學要使學生置身一個實際的情境之中,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學生以輕松愉快,激發(fā)他們學習化學的情趣,讓他們認識到化學的價值,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將化學學好,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