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教學中,我常聽到不少學生感嘆:“物理課能聽懂,作業卻不會做。”也有的學生感嘆:“曾做過的題目過了一段時間或換一下條件,結果又不會做。”問題出在哪里呢?
美國著名物理教育學家波利亞先生說過:“學生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習如果過分地依賴學習者的經驗或感情世界,即通過純粹的經驗堆積,而不是通過認知活動對經驗加以加工,那么學習就會出現危機。因此,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和自我創新。題海戰役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機械型的,而不是智能型的。
那么,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怎樣進行作業的布置與評價呢?
一、作業布置
1.了解課程標準對所教學段或年級的要求。也就是說,布置的任務具有實際的意義。因此,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型作業比較符合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我們還需設計一些調查列舉型的作業,通過讓學生走進社會與人接觸,極大地拓寬學生學習物理的空間。同時設計展示型的作業,通過學生的表演模仿,給予他們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極大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布置的作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目的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3.要把作業布置清楚。清晰而有條理的作業有助于學生順利地完成作業,對初二年級的學生首次布置作業,教師最好做出示范,學生有了藍本,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作業要有層次和梯度,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每個層次和每個梯度都使相應的學生容易達到,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達到。這樣學生才會感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體驗用物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增強學生進一步學好物理的動力。
5.把握布置作業的時間和頻率,一般以每個單元布置一次任務型的課外作業為好。一方面可以深化知識的應用,另一方面保持學生完成任務的新鮮感,布置任務型課外作業最好在周末進行,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任務,使作業的質量有所保證。
6.處理好師生關系。作業的組織形式是開放性的,教師可根據問題,采取讓學生靈活處理完成作業的方式。可以是個人、伙伴或小組共同完成,教師要對后進生進行必要的指導或幫助。
二、作業評價
傳統作業評價強調和追求學業成績的精確化和客觀化,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1.參與評價的主體。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評價主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在作業批改中,分為優、良、達標三等,由學生本人、同學、家長、教師多方參與,綜合評價。在評價中,既要評價結果,更要評價過程。
(1)教師評價。教師的每一次作業批改,都應當及時抓住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介入其學習生活乃至心靈世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鼓勵學生勤奮學習,解答學生的疑難困惑,指點學生走出挫折,為學生提出合理建議,分享學生的成功快樂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么一來,做作業和批作業就成為一種人文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進行學識交流、情感溝通、志趣相融、教學相長的發展過程。在這里,學生和教師之間是那么默契,是最真誠的朋友和伙伴;在這里,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才華、學識、風度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心智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普通的作業活動,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方式。
(2)學生評價。除了教師評價作業外,我還組織學生通過展覽,選出表現最優秀的“小明星”,采取小組評價、同桌互評等多種形式,在評價中讓學生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
(3)家長評價。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也參與評價。可開展“爸爸(媽媽)眼中的我”小欄目,對學生在家中、社會上的表現作出一個正確的評價。
(4)自我評價。教師不僅要做好自身對學生的評價,更要幫助學生學會做自我評價,使自己從講臺上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使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
總之,通過主體評價與客體評價有機結合,實現評價多元化、民主化、多層次化,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的生長環境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2.評價方法。采取評語激勵、評獎激勵、成果激勵等不同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開放性評價,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主要方法如下。
(1)評語激勵。評語的定位由教師與作業之間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自己之間的互相交流。評語的形式、內容更豐富多彩。評價更全面、更具體,使學生對假期作業也更重視、更珍惜。
(2)評獎激勵。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可對作業采取多種類型的評價活動,設“認真獎”“調查獎”“創新獎”“優秀獎”等。評獎活動注重學生作業完成過程,并且面向全體,獲獎面更大,使學生在教師、家長、同學及自我的肯定中強化認真完成作業的動機。
(3)成果激勵。第一,開辟優秀獲獎作業展示區,使展示區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流露真情的地方。第二,挑選個人的優秀作業,在班中傳閱,使學生學會珍惜成果,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開放性的作業評價應以激勵為評價宗旨。評價定位于多方面。在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評價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成效
學生的能力培養是全方位的。教師應注重學生對作業的自我評價、自我分析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學生作業的自我評價表。
作業自我評價表
學生寫完作業后,進行自我反思,完成第一欄“自我評價”,自己感覺肯定做對的,將題號分別填寫在“肯定正確”一欄;可能做對的,填寫在“可能正確”一欄……
學生在進行初步的判斷后,將作業交給教師。
作業批改完后,學生進行自我的分析與對比,然后填寫第二欄“結果”,對選擇錯誤的題目進行分析,寫出“原因分析”。
這雖然是一張小小的表,但其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首先,許多學生作業不認真,其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不進行自我反思,作業做完了學習過程也就結束了,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做的質量如何。如果有這樣一張表,自然就有了約束,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其次,就作業而言,現在學生的問題太多的是教師包辦。這張表將本來應該學生自己完成的任務交給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更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與自我反思能力。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實行作業布置與評價的改革,立足于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服務。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重視作業的布置與評價的改革,加強研究,為學生創設全面發展的舞臺。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