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氣氛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它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課堂氣氛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一種心理環境,它影響著課堂上師生的思想和行為、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的發展。良好的課堂氣氛應該是積極健康、生動活潑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正常和諧,學生產生了愉悅、滿意、進取、收獲、互助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
良好的數學課堂氣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才能營造出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呢?
一、教師應該“心中有愛”——愛學生
江紹倫教授指出: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系相比,學校里的一切材料、設備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于第二位了。
教育的目標不是考個好成績,而是培養出健康的人材。因此我們所提倡的“愛”應像春風——吹面不寒,應如春雨——滋潤萬物。只有用這樣溫暖的愛去感化學生,尊重學生,一棵棵稚嫩的小苗才能茁壯成長。有了愛也就有了責任心,學生的前途在教師心中也就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教師也就會認認真真地備課,刻苦地學習教育理論,鉆研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盡心盡力地去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鋪下一塊塊堅固、平整的磚石。有了愛,我們的胸懷也就寬廣如海了。教師就會把學生課上的頑皮淘氣看成是活潑機靈,把學困生看作一個個待發掘的寶藏,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耐心、幫助、關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揚來縮短師生心靈的距離,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二、要建立一種民主合作的學習模式
所謂民主,就是教師不應專制,應該師生共同設定學習目標,擬定學習計劃,甚至學習形式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在學生喜歡的形式下進行。比如,如果大部分學生喜歡在電腦上學習這堂課,就可以帶領學生去微機室,在電腦上看看名師的授課視頻。我想這樣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會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合作是指學生進行集體學習。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全班學生一起來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比如“加減法可以怎樣驗算”這個問題。讓學生集思廣益,踴躍發言,一起找出驗算的方法。也可以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組內討論研究,達成一致意見后,再在組際交流,最后進行集體性評價。這樣就能避開教師的影響,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學困生可以受到能力較高的學生的思想和策略的激發,尤其能從中獲益。
三、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條件和心理前提。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他們才會愛學并主動去學。在一個全體學生都對數學課充滿期待與濃厚興趣的課堂上,課堂氣氛肯定是既亢奮又不失冷靜,既適度緊張又輕松愉快的,學習效果也肯定是非常好的!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教師講課時態度要和藹親切,不應聲色俱厲;語言既要準確凝練又不失風趣幽默。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懂得學數學不是在建造一座空中樓閣,而是為了在生活中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了運用數學知識的體驗,也就能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了。
再次,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對不同的對象和環境條件,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形式要多樣。比如,舉一個生活中形象生動的實例,說一個風趣幽默的笑話,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具,或學生親自動手去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甚至做一個游戲,這些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教師還要實施啟發式教學,使課堂教學具有啟發性。啟發要啟發在關鍵、要害處,也就是說要啟發在難點、重點上。比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時,有些學生就不知道應該商幾余幾,于是他們就隨便商,隨便得出余數。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解除法的意義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這時便可舉一實例來啟發他們,如:一共有17個蘋果,每5個擺成一盤,可以擺幾盤?這時可以采用畫圖畫圈兒的方法,當學生每5個一盤圈出3個圈兒后,便讓他們重點看剩下的兩個蘋果,問這兩個還能按條件擺成一盤嗎?即使擺在一個盤子里還能給客人端上去嗎?當然不能了,那樣太沒禮貌啦。那么就告訴學生這兩個蘋果就是剩下的,就是余數。并讓他們觀察余數與除數的關系,自己得出“余數要比除數小”這一規律。這樣,學生就能較深刻地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了。在以后的練習中,也就能夠逐漸掌握這些規律,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了。
四、要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
班風是指班級中師生相互作用和班級中學生關系所形成的情趣氣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班風——好學向上、尊師守紀、團結互助——必然能形成良好的學風,良好的學風必然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為此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如班級公約、考勤制度等,使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2.用獎懲手段來強化集體情感。3.組織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盡量給學生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賦予學生一定的責任來建立良好的班風。
五、利用多媒體來輔導教學,激發學生情感和學習興趣
可以直接利用網絡上的視頻資源,也可以自己制作課件。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使教學事半功倍,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六、適當地進行數學競賽
當然不應把成績放在第一位,主要是為了檢驗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效果,并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人人向前的風氣。當學生在競賽中失利、受挫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其中的緣由、癥結,改進和調整學習方法,獲得提高,從而走出挫折的陰影,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當學生有了進步時,要及時地給予肯定、表揚,讓他們有更大的動力去繼續努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榮譽表、成績欄、小紅花、五角星等工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甘落后,努力進步,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才能培養出一批批聰明活潑的好少年!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