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寫時英語教師常采用的督促和檢測方式,但是很多教師在聽寫中做法隨意,不關注細節,缺乏科學性,因此,有時花了時間卻沒有效果。筆者在文中涉及了很多問題的討論,例如到底給學生聽寫課本中哪些內容、多少內容?什么時間聽寫?聽寫時教師報英文還是中文?聽寫時要有什么紀律要求?聽寫批改過后該怎么辦?筆者認為,這些問題值得教師們共同思考、關注細節、改進策略,這樣才能讓英語聽說寫的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英語聽寫;教學目標;聽寫訂正
英語聽寫可以給學生適當壓力,促使學生認真背誦基礎知識如單詞、短語和重點課文;英語聽寫也可以當堂檢測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掌握情況,同時也督促他們課堂認真聽講、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聽寫是幾乎所有英語教師都會進行的一項教學環節,但不同的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所達到的效果差異明顯。筆者認為要將英語聽寫的效果最大化,必須明確和注意很多細節。
一、聽寫的內容
所謂聽寫內容就是該聽寫什么來檢查、督促學生。聽寫的內容體現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它是對學生課后自主復習的正確指導。合適的聽寫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起到檢查督促的作用;倘若聽寫的內容不合適,反而會對學生造成誤導,會造成批改以及后續處理的很多麻煩,給師生都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總的來說,聽寫的內容是否合適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以教學目標為中心
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生必須記憶、理解以及掌握的內容,是教師進行一切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依據和目標。教學目標中列出單元和課時的重點詞匯和句型,是單元和課時的精華,更是考試重點考察的內容。筆者認為,教師聽寫的內容應該緊扣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中列出的重點詞匯和句型為主。這不僅是教學目標對教師的要求,也有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可謂事半功倍。
(二)以“四會單詞”為主線
教材中的單詞分為“四會單詞”、“三會單詞”和“兩會單詞”。“四會單詞”要求學生會讀,聽得懂,會拼寫,能說出詞義和詞性。“三會單詞”要求學生會讀,聽得懂,能說出詞義和詞類。而“兩會單詞”則只要求理解,不要求記憶。所謂理解,筆者認為就是在看到英文時說出中文以及詞義和詞類。很明顯,“三會單詞”是在“四會單詞”的基礎上刪除了“拼寫”的要求。而“兩會單詞”則是在“三會單詞”的基礎上又刪除了“聽得懂”這一要求。“四會單詞”是教學目標要求最多的單詞,是課本中的高頻詞,也是考試重點考察的單詞。在聽寫中以“四會單詞”為主線是教學目標的要求,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四會單詞”的記憶和鞏固。
(三)以Reading為主要素材
Reading是一個單元語言材料的輸入部分,其中含有本單元的重點單詞。Reading中出現的單詞是單元“四會單詞”中的重點單詞,其中出現的短語和固定結構也是整個教學目標的精華所在,可以說Reading是一個單元重點基礎知識的匯集,考試所考察的基礎知識多數來自于Reading中的單詞和短語。因此,教師在日常聽寫中應以Reading為主,有的放矢,才能有備無患。
(四)反復聽寫重點內容,關注學生的遺忘規律
很多教師發現雖然學生聽寫過本單元教學目標要求記憶的重點內容,但是到測驗時,很多學生卻不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筆者也深有感觸,經過反思,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教師忽視了學生對于知識的遺忘規律。教師在學習教育心理學時都學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說明學生對于知識是具有遺忘性的,可以對抗這種遺忘性或者說可以加深學生記憶的方式就是復習。對于教學目標規定的重點內容,筆者認為在每單元聽寫一遍是不夠的,教師可以采取隔幾天再次聽寫或者抽取部分內容聽寫的方法加強學生對重點內容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學生對已經聽寫過的內容再次復習,從根本上減少遺忘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聽寫的時間和方式
(一)聽寫的時間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因此,英語聽寫必須每天進行,才能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聽寫可以安排在早讀課,因為學生在清晨的積極性最高,記憶力較好;根據聽寫的難度,也為了不影響學生在早讀時積極的情緒,聽寫也可以在上課開始時進行。每次聽寫的時間長短要控制好,時間太短勢必導致聽寫內容太粗,太少,檢查不夠細致,一兩天倒也罷,但長此以往會使學生不認真,產生僥幸心理。聽寫時間過長也就意味著聽寫過于細致,也或者增加了一些教學大綱并不要求記憶的內容,顯得冗長而拖沓,致使學生疲憊不堪,影響聽寫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合理的聽寫時間一般5-10分鐘為宜。當然,聽寫的時間長短還和教材難度等有關,特殊情況可以特殊對待。
(二)聽寫的方式
所謂聽寫方式就是教師如何進行聽寫。聽的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合理的聽寫方式可以合理地檢查學生對于單詞、短語的記憶效果;反之如果聽寫方式不合理就達不到檢查效果,聽寫就變成了浪費時間。在聽寫時,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對于單詞的要求來處理即該單詞是“四會”還是“三會”或者“兩會”,筆者認為在進行“四會單詞”聽寫時,教師要用英文報出并讓學生寫出英文和詞義甚至是詞類,這樣做可以通過聽寫全面檢查學生的“四會”,即“會讀”“聽得懂”“會拼寫”“能說出詞義和詞類”。有少數教師在聽寫“四會單詞”時報漢語,讓學生寫出英文,筆者認為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的聽寫只檢查了學生的“一會”即拼寫,學生根本不需要聽得懂單詞,詞義是教師報出的,學生就連詞性也可以蒙出來。長此下去,學生就會養成在平時讀單詞時只傻乎乎地拼寫而不會讀,也聽不懂的壞習慣。教學目標規定的“四會”就這樣被我們砍掉了“兩會”,它的危害是嚴重的。
短語是學生應該記憶的固定搭配、固定結構以及習慣用語。這些短語中有些含有“四會單詞”,有些則含有“三會單詞”或者“兩會單詞”。對于這些含有不同類型的單詞的短語,筆者認為,仍然要堅持以“四會單詞”為主線的原則,對不同的短語區別對待,不可千篇一律。一般來說,教師對于含有“四會單詞”的短語聽寫要以報中文為主,讓學生寫英文,這樣可以再次幫助學生復習“四會單詞”以及“四會單詞”在短語中的搭配,況且,詞不離句的復習效果是最佳的;對于不含“四會單詞”的短語可以報英文,而讓學生寫出中英文,因為除了“四會單詞”之外,課程標準其余的單詞都是不要求學生拼寫的,對于不含有“四會單詞”的短語,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行要求學生聽中文而寫出英文,學生就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記憶拼某個三會或兩會單詞,而忽略對于短語本身的結構和中文意思。這既加重學生的負擔,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事倍功半。
三、聽寫的紀律要求
在進行聽寫的過程中,還有幾個必須嚴格要求學生的問題。
首先,教師對于每個單詞或短語口頭播報的遍數必須有所限制。很多教師在聽寫單詞時,明明自己已經報了好多遍,可就是有學生在不停的問“什么,什么”,這些學生不僅制造混亂,而且也耽誤了時間,影響了課堂效率,弄得很多教師進退兩難,但也沒有良策,只好任其發展。其實,這些學生確實是沒有聽清,而沒有聽清的根本原因是沒有養成聽寫時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因此,教師從第一次聽寫就要告訴學生聽寫播報必須限制遍數,沒有聽清的學生不得再問。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會養成聽寫時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
其次,聽寫時要嚴肅紀律。聽寫的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學生養成課后自覺復習的好習慣以及檢測他們的課堂效果,教師勢必需要真實的聽寫結果。如果聽寫紀律不嚴,學生交頭接耳甚至“眉來眼去”,那這樣的聽寫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所以,教師必須要求在聽寫時不得左顧右盼;在聽寫完成準備上交時,必須合上本子等待等等。只有這樣,聽寫才能真實反映學生存在的問題,發揮聽寫本身的效果。
四、聽寫的訂正及后續處理
訂正是學生對自身課后復習缺陷的反省和完善,訂正可以促進學生意識自身問題并及時改正。在訂正方面筆者的做法是這樣的:對于單詞的錯誤,要求學生訂正10遍英文,1遍中文;對于短語則減少為5遍英文,1遍中文。
首先,要求學生訂正必須注意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的原則,即多訂正英文,少訂正漢語意思。因為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以在語言環境中培養語言意識與語感,而不是靠機械地記憶英文與漢語的互相翻譯。其次,要求學生訂正必須注意不能將訂正弄成罰抄,不能違背教育原則。而且根據學生的學習負擔情況,教師從初一到初三要求學生訂正的負擔必須逐步減輕。
大部分教師批改完學生的聽寫之后的做法就是直接發給學生要求訂正。筆者認為教師在批改完聽寫之后還必須有一些后續處理措施。
首先,對于學生聽寫中出現的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必須集體糾正,加深學生的印象,否則,學生即使訂正也有可能訂正錯誤。例如單詞decide,很多學生會寫成dicide。
其次,對于聽寫問題較大的學生,教師也要個別談心,了解問題的根源,還可以采取一些補救措施。倘若該學生的錯誤原因是不會讀音,教師可以糾正他的發音,然后再次聽寫看是否掌握,如果該學生短語錯誤較多,教師可以先檢測他是否掌握這些短語的中文意思,然后可以讓他復習幾分鐘之后再將錯誤的短語重新聽寫一次。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