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是現在教科研的關鍵性問題。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這樣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那么,如何進行高效教學,構建出一個高效課堂呢?我從教學的實踐中體會到:數學課的高效課堂構建要從研讀教材開始,以生活實踐為載體,以探究活動為核心;在高效課堂中要關注學生有沒有發展。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也是推進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主戰場,而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怎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對此,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效;目標;自主;層次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的課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能因材施教照顧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都有不同的發展,使課程標準真正落在實處。對此,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一、教學目標彈性化
教學目標彈性化就是要制定彈性的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教科書上的內容、習題中的基礎題是要求全體學生都要掌握的,而“靈活應用”和“探索研究”的題是為學有余力的優生設置的。對于同一高度的教學目標,并不能適合所有的學生。因此,彈性的教學目標就是在把握學生基本狀況和數學素質教育基礎要求的大前提下,既體現《數學課程標準》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又體現部分優等生能夠達到更高的層次要求。這樣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于教師靈活把握課堂教學,把“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
二、新課學習自主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就等于給了學生獨立自主發展的空間。課堂教學中我始終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耐心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堅持先學后教,自學新課。學生終有一天會走向社會,終身學習能力對一個人的將來至關重要,先學后教的新課預習方法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大大提高,為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預習還可使學困生轉變聽課方式的被動性,幫助他們準確把握課堂中的重點與難點。先學后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也給了學生思考的余地,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教學層次化
分層施教的原則是以中等生為主體,兼顧優等生和后進生。在教學中,我采取的方法如下:首先解決優生“吃飽”的問題。優秀學生學習能力強,能自主順利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相對于其他學生來講,他們擁有充足的課堂時間。因此,我允許他們自主選擇研讀課外書籍來拓展數學思維深度。同時,讓他們參與批改自己的考卷,并給自己打分,教師做最后檢查。之所以這樣安排,其目的使他們的數學潛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使他們感受到學校和教師對他們有著更高的期望,使學習更加自覺、勤奮。經過長期訓練,這些優秀學生現在學會了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每天能堅持練習一道具有一定難度的綜合題。每當他們思考時,都能充分聯系已有知識去分析問題,會千方百計地去尋找解題思路。其次解決困難生“吃了”的問題,幫助學習困難生盡快趕上來。這一類學生在學習上的一個主要毛病是不去深入思考問題,不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思維混亂。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在課堂上主要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理清知識脈絡,要求他們像穿糖葫蘆一樣,把知識穿成串,看誰穿得多,看誰講得明白。例如,學生在練習整數四則運算時,我要求學生把加法與減法、加法與乘法、乘法與除法的關系寫得清清楚楚。在練習平面圖形時,我要求學生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穿插在一起,并寫明白這些圖形的特點和他們之間的關系,試寫出圖形的周長、面積等計算公式。“穿糖葫蘆”的教學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會了將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為下一步學習提升打下基礎。
四、布置作業多樣化
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教師布置作業大都會以中等生水平為標準,但是這樣的作業對優等生就顯得過于簡單,他們對作業不感興趣,往往只是浪費時間,對于學習困難生來說能獨立完成則具有一定的困難,達不到練習的作用。因此,我給學習困難生布置一些應用所學知識就可以解決的簡單基礎性練習題,給中等生布置較復雜的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的練習型作業,對學有余力的優等生則布置一些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的拓展題。針對性作業能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我所任教的班級共有66名學生,學生的家庭教育不同,學習基礎不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所不同。不論是學習好一些的,還是基礎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之間在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學時,我做到了既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也照顧到了他們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堅持這樣的教學方法三年,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全面提高,小學畢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優秀。
總之,在數學課上構建高效課堂就是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和理論素養,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數學,這任務是個永遠持續的工作,要求我們每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朱軍輝,《學生高效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年02期
2.袁開堯,《從高中數學課程改革透析數學教師教學策略的轉變》[J],《考試周刊》,2010年33期
3.畢會玲,《淺談如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16期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