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渠道。
關鍵詞:語文信息;培養;自學能力
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時代,在提倡創新,張揚個性的今天,從某種意義上說,誰能把握信息,誰就能擁有成功。語文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對各種信息的搜集、加工、處理,再生成新知識、新技能的過程。那么,如何借助語文信息平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學生搜集信息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能否幫助學生培養起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相信其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從而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意志主動努力的狀態,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一)以博激趣
教師淵博的課外知識和幽默的語言對學生學習語文學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要激發學生搜集信息的興趣,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另外,中學語文教材內容廣博,涉及古今中外,同類知識更是縱橫交錯。如在教《背影》時,我搜集了歌曲劉和剛的《父親》、韋唯的《愛的奉獻》、作者朱自清的圖片、生平介紹、課文音頻朗讀等等;教《中國石拱橋》時,也搜集了有關石拱橋建筑的介紹、古今中外橋的圖片。學習古詩時,我指導學生回憶了描寫同樣意境的詩歌,或作者的其他詩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知識是多么博大精深,在看、聽、憶中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以及渴望自我搜集的意識。
(二)以圖激趣
五彩繽紛的圖片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能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學《蘇州園林》《故鄉》等課文時,我搜集了大量有關圖片在課堂上展示,使學生身臨其境。與此同時,我鼓勵學生和教師一起努力,動手搜集更多的資料,豐富自己的閱歷。
二、信息搜集的指導策略
信息收集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課外收集和篩選與課文學習有關的材料,并在收集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搜集信息是一種學習,是一種技能,必須講究目的方法,才能保證質量。
(一)信息收集的要求
“該搜集什么樣的信息”是個大前提,所以在學生收集資料前,教師先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收集資料,如預習課文后,有哪些疑問在課文中不能找到答案,可以借助網絡或者是課外書籍進行查找。在學生收集資料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學會取舍,對于本課的學習有幫助的資料可以保存下來。
(二)搜集信息的途徑
當今社會學生接觸面較廣,所以搜集信息的途徑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1.從學科教材中獲取。中學語文教材中,同一單元的課文背景相同或相似,而且從課文內容上說往往又互為背景。對此,可抓住相似點,引導學生對相關課文進行對比聯系理解。同時也可以抓住語文教材與其他教材的聯系,讓學生從其他學科中獲取相關信息。
2.從課外閱讀中獲取。進行課外閱讀,可拓展學生的信息空間,以促進課外知識與課內知識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可在自己熟悉的讀物上搜集信息,教師也可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自己搜集。
3.可以從網絡上獲取。近年來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逐漸成為跨時空的大型全球“信息中心”,通過網絡可以查找到許多信息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家里上網查資料,如果學生家里沒有電腦,教師可以單設信息課幫助學生上網查資料。
4.可以從生活實踐中獲取。“生活處處皆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觀察、聆聽、動手動腦等形式來完成信息的獲取。
(三)處理信息的方法
為避免學生的參與空洞、膚淺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沼,教師在布置類似的作業時要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搜集到的信息很多,但并不是都有價值。那么,如何讓課外搜集資料變得更有實效,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呢?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小資料庫的形式分類別保存下來,讓小資料庫做為一個小小的收容站,到需要時再提取。同時,小資料庫不僅體現學生的巨大收獲,還能鍛煉學生的編輯能力。另外,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課等相關課程,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
三、在輸出信息中樹立學生自學的信心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除了搜集信息外,還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學習,提高自學能力。在課堂上,學生能利用信息自己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學完成;如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力求學生自學完成,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自主性。另外,教師可根據課程的需要,展示學生搜集到的信息,并對好的信息進行肯定、表揚,讓每個學生體現其自身的價值,樹立自學的信心,同時使成功的樂趣成為學生自學的動力。
四、培養學生在搜集信息過程中自學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注重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我們的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全部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將問題帶出課堂,向課外延伸,到課外尋找答案,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只要學生有學習的興趣,有需要尋找問題答案的熱情,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良好的自學習慣。
總之,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走進社會、走進自然、遨游于信息的海洋之中。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會不斷增強,學生會真正地融入到學習中去,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如何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責編 田彩霞】